《科學怪人》讀後心得

家中有一套林鬱文化的世界經典小說,是很久以前買的,但我除了看過《雙城記》之外,就沒碰過其他的。那天心血來潮,從書櫃中抽出《科學怪人》,想說拜讀一下這部「科幻小說鼻祖」。

不過畢竟是幾百年前的作品,文風和現代不同,讀起來頗吃力。作者花了很多篇幅描述主角內心的痛苦,但這種描述好像三不五時就出現,讀來頗令人焦躁。

第二個問題是譯文。林鬱的譯者是中國人,文風用詞除了有地理上的落差外,當然也有時代上的落差。於是我買進了台灣人譯的新版(周沛郁譯,商周出版,2015年),希望能讀起來順一點。不過後來發現,問題可能是原文,而非譯文。那時代的人好像就是特別愛長句子,以各種詞彙描述山水風景心理狀態,但故事有時還是停留在原地。

當然,台版的譯文確實比較適合我,也讓我讀完整本小說。(如同《西線無戰事》一樣,新版的台灣譯文,比較符合現代人閱讀習慣。)

《科學怪人》心得感想

無論如何,《科學怪人》究竟好不好看呢?

Continue reading “《科學怪人》讀後心得” »

《跑鞋革命》讀後心得:家庭與事業始終是二擇一

跑鞋革命
Reebok創辦人Joe Foster自傳《跑鞋革命》

《跑鞋革命》一書簡介

鞋子百百種,我能叫出品牌的,大概就是Nike、Adidas、Puma等等。至於本書主角Reebok,在此之前時常和Brooks搞混。

《跑鞋革命》是Reebok創辦人喬.福斯特(Joe Foster)的自傳,描述他如何從家家族企業自立,如何創辦Reebok,以及如何將它推向世界。此間過程,驚滔駭浪,往往看似即將翻覆,卻又險象環生。

作為一本商業讀物,喬毫不藏私地講出這段歷程。也正因如此,本書實用價值很高。你看到的不是溢美之詞,也不是交代不清的奮鬥過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有些商業大亨的自傳,往往美化了一些醜陋行跡。

但喬不一樣。書中他自曝了每個階段的心境,包括為了大經銷商而拋棄舊業務員,包括南韓鞋廠提供的低價誘因。更重要的,他坦然自己重視Reebok勝於家庭,導致最後與妻子離婚。

本書關於Reebok的內容,大概到1985年為止。這是因為喬在該年將所有股份賣給美國的夥伴與英國的金主,自己轉任國際部,不再擁有Reebok。1988年,Reebok的銷售額超越Nike獨霸全球,但之後江河日下,先是被Adidas收購後又被轉賣,如今已是Authentic Brands Group LLC品牌管理公司旗下一個品牌。

無論如何,這本書的商業參考價值頗高,詳細記載著Reebok創立的大小事、幸運事以及艱困事,絕對值得一讀。

《跑鞋革命》心得感想

Continue reading “《跑鞋革命》讀後心得:家庭與事業始終是二擇一” »

Netflix紀錄片《全美緝兇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全面了解本案的好片

本紀錄片以2013年發生於波士頓的恐怖攻擊為主題,採訪當時的執法人員如FBI、波士頓警察局長、警司(Superintendent)、聯邦檢察官,以及受害者、兇嫌友人與師長等,完整重現並回顧這樁震驚全美的案子。

《全美緝兇: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American Manhunt: The Boston Marathon Bombing)分為三集,第一集講述爆炸案發生的經過、警察如何抽絲剝繭找到嫌犯,以及公開嫌犯照片後帶來的影響。第二集講述兇嫌兩兄弟的背景,以及隨後犯下的殺警奪槍案、劫持車輛、最後在水鎮(Watertown)遭圍,其中一人死亡。第三集講述弟弟佐哈的成長背景,以及被逮捕的過程、司法審判的結果。

《全美緝兇: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一共三集,各集主題明確,前後編排連貫,是快速理解本案的絕佳紀錄片。

本片有幾個有趣的地方。

第一個是當警方掌握嫌犯兄弟的照片時,內部意見分成了兩派:局長主張立刻公布,便可透過民眾指認兇手;反觀FBI和檢察官,卻覺得應該暫時按下不表,避免兇手因曝光而走險。兩派各有道理,最後FBI與檢察官還是決定不公開。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紀錄片《全美緝兇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全面了解本案的好片” »

Netflix《火山危機白島救援行動》:觀光經濟與自然風險的衝突

2019年12月9日,位在紐西蘭華卡塔尼(Whakatāne)鎮外海的活火山白島(White Island)噴發。當時有47名遊客尚留在島上,火山噴發出的高熱水蒸氣,最終造成22人死亡,多人嚴重燙傷。

Netflix的紀錄片《火山危機:白島救援行動》訪談了倖存者、罹難者家屬、參與救援者,並以順敘法重現當日經過,是一部中規中矩卻頗具啟發性的影片。

在我過往的印象中,火山爆發應伴隨著大量的岩漿噴發,順著山脊緩緩流下;火山灰遮蔽整個天空,遮蔽視線。因此在我觀看這部紀錄片時,腦中自然產生了遊客逃離岩漿的驚悚畫面。

但這完全是刻板印象-也許更多是受到龐貝城的影響。事實上,白島雖然是火山,噴發類型卻有別於既定印象。它是「水蒸氣噴發」,這種噴發起因於地下水受到岩漿熱度間接加熱,形成水蒸氣;當累積了足夠的壓力後,蒸氣變由地表竄出,伴隨著各種飛石、灰塵以及有害氣體。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火山危機白島救援行動》:觀光經濟與自然風險的衝突” »

《寄生殺人:尼崎連續怪死事件的真相》:不要當個好欺負的人

《尼崎事件》是日本有名的社會案件,兇手利用精神控制與暴力威脅,在十幾年內陸續強占他人房產,逼迫受害者交出錢財,甚至將人集體霸凌致死。

主嫌角田美代子身為一介女流,卻能主導如此龐大的犯行,著實令人驚訝。她是如何習得這種操控技巧的?小野一光先生的《寄生殺人:尼崎連續怪死事件的真相》,對角田美代子的生涯有詳細的探究。

小野一光的《寄生殺人:尼崎連續怪死事件的真相》,詳細調查主犯角田美代子的一生,以及訪談受害著家族,還原事件的神秘面紗。

詳細的案情在此不論,我感興趣的,反而是角田美代子的哥哥月岡靖憲。小野一光在書中提到,月岡靖憲也是個善於操控、恐嚇的罪犯。月岡曾向一位律師恐嚇取財;這位律師竟被迫盜領事務所的錢,甚至在被逮捕時反而覺得解脫,足見月岡帶給受害者非常大的恐懼。

Continue reading “《寄生殺人:尼崎連續怪死事件的真相》:不要當個好欺負的人” »

Netflix紀錄片《死亡採訪:潛艇殺人事件》:從一般紀錄片變成犯罪紀錄片

其實之前就在YouTube上看過本案的影片,不過當時看完後以為是普通的殺人案。然而Netflix這部紀錄片的主題,雖然也是同一案件,裡面卻有不少先Youtuber無法取得的未公開畫面,因此更具有可看性。

先簡單介紹一下本片背景。彼得.馬德森(Peter Madsen)是一位丹麥的業餘發明家,2014年成立RML實驗室,從事製造與發射能載運微型衛星的火箭。

他也自行打造了小型潛艇鸚鵡螺號(UC3),並於2017年8月私下邀請瑞典女記者Kim Wall登艇採訪。隔日,馬德森通報潛艇失事,但卻不見女記者身影。後來,警方陸續發現被截斷的屍體,並透過DNA證實為Kim的;這些斷肢綁著金屬物,目的很明顯是企圖隱藏證據。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紀錄片《死亡採訪:潛艇殺人事件》:從一般紀錄片變成犯罪紀錄片” »

Netflix紀錄片《失蹤調查組:生死未卜》:失真的犯罪實境秀?

Netflix於五月初上架了新犯罪紀錄片《失蹤調查組:生死未卜》,內容是關於一群負責調查失蹤案件的警員,尋找四名失蹤者的過程。該調查組位於南卡羅來納州的里查蘭郡(Richland County, South Carolina),成員包含Vicki Rains、Heidi Jackson、JP Smith等人。

《失蹤調查組:生死未卜》採用新的呈現方式來記錄犯罪事件

內容

主角應該是Vicki,她先前在重案組,看過各種刑案,接觸的都是死者。她心想若能在這些受害者死亡之前就找到他們,是不是更有幫助?於是決定轉投失蹤調查組,想在黃金時刻內拯救性命。本片以她為主軸,記敘了失蹤調查組成員對工作的感想,以及這份工作帶給他們何種心理衝擊。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紀錄片《失蹤調查組:生死未卜》:失真的犯罪實境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