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犯罪紀錄片《東京死劫:布萊克曼命案》:一樁命案、兩洋文化差異

紀錄片簡介

一名21歲的英國女子露西.布萊克曼前往東京打工,卻人間蒸發。露西的父親提姆(Tim)為了找回愛女,動身親赴日本,卻遇到了文化上的摩擦,使得他不得不採取自己的方法尋找女兒。

呈現方式

《東京死劫:布萊克曼命案》提供兩種角度的觀點:露西的父親提姆以及日本警方;另同時以次文化角度,提到一些日本女公關(ホステス)的職業內容。敘事方式為順序法,以時間先後講述本樁命案。使用的素材也是常見的專訪、當時的新聞片段以及重現片段。

紀錄片緣起

這部《東京死劫:布萊克曼命案》的導演為日本人山本兵衛。根據訪問,他之所以想以該案為主題,是因為看了英國記者Richard Lloyd Parry的著作《People Who Eat Darkness: The Fate of Lucie Blackman》。該書於2015年出版,加上當時也曾傳出美國電影公司買下拍攝本案的權利,形成一股熱潮,山本導演也跟風買了書來看,進而對本案燃起興趣。

由於山本導演曾留學紐約,對文化衝突非常感興趣。而此案也帶著英國與日本文化衝擊的味道,於是他便想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來描述本案。

《東京死劫:布萊克曼命案》的日文原題為《警視庁捜査一課 ルーシー.ブラックマン事件》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犯罪紀錄片《東京死劫:布萊克曼命案》:一樁命案、兩洋文化差異” »

Netflix《追緝連環殺手》:警方單一視角的犯罪紀錄片

本影集共三季,每季四集,講述參與辦案的警探們如何揪出連環殺人兇手。這些兇案背景以美國加拿大為主,包括了炸彈客、隨機殺人、變態殺人等。

《追緝連環殺手》(Catching Killers)是以辦案探員為主視角的犯罪紀錄片

呈現方式

本影集以順序法敘事,講述事件的開頭、辦案過程以及破案結果。素材上,使用了歷史片段、探員訪談以及重現片段;偶爾也會請探員回訪當年的事發地,請他們描述那時的狀況。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追緝連環殺手》:警方單一視角的犯罪紀錄片” »

《台灣有事—日本眼中的台灣地緣重要性角色》讀後感:了解台灣在島鏈中的地位

本書旨在告訴讀者,台灣一旦發生戰事,將牽動美國,進而影響日本;同時,日本也必須改善其防衛體制,例如憲法、集體自衛權等問題。

事實上,這類積極討論台灣議題的書,在十幾年前並不多見。筆者在讀研究所時,日本關注的議題是「正常國家」、「國際貢獻」以及「防衛廳升格」等。且當時美國明對美日台連線的態度,也不像今日這般明顯。

既然如此,是什麼促成如此巨大變化?即是川普政府開始的貿易戰。本書指出,美國過往採取的對中政策,是以交往為主。也就是與之交流,並期待中國能融入國際社會,遵循共享規範。但自習近平上台以來,此種期待日趨稀薄,於是美國決定改變政策。

《台灣有事—日本眼中的台灣地緣重要性角色》是一本可讓讀者了解台灣在印太戰略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入門讀物。
Continue reading “《台灣有事—日本眼中的台灣地緣重要性角色》讀後感:了解台灣在島鏈中的地位” »

田中芳樹《白銀騎士團》讀後心得:知識性夠但缺了娛樂性

久久未曾看田中芳樹大師作品,偶然間發現竟然有新作,就購入了二手書。不過只讀了一半,就投降了。

也許是故事內容不合我胃口,也許是敘敘事方式難以接受,總之,覺得沒有看到完的價值。這個閱讀體驗完全比不上前幾週看的《世界大戰》和《莫羅博士島》。

其實這感覺類似早年看的《藥師寺涼子》。該作品敘事筆調輕鬆,雖有怪奇事件,卻也含著搞笑風格(雖然我覺得不好笑)。可能我真的不喜愛這類小說吧,所以也就不堅持了。

田中芳樹白銀騎士團
田中芳樹久違新作《白銀騎士團》

成書經緯

不過,還是說說《白銀騎士團》成書經過吧。根據田中芳樹回憶,白銀騎士團最早只是一篇短篇小說,是為了《英雄譚》這本《小說寶石》推出的別冊雜誌而寫。

Continue reading “田中芳樹《白銀騎士團》讀後心得:知識性夠但缺了娛樂性” »

《科學怪人》讀後心得

家中有一套林鬱文化的世界經典小說,是很久以前買的,但我除了看過《雙城記》之外,就沒碰過其他的。那天心血來潮,從書櫃中抽出《科學怪人》,想說拜讀一下這部「科幻小說鼻祖」。

不過畢竟是幾百年前的作品,文風和現代不同,讀起來頗吃力。作者花了很多篇幅描述主角內心的痛苦,但這種描述好像三不五時就出現,讀來頗令人焦躁。

第二個問題是譯文。林鬱的譯者是中國人,文風用詞除了有地理上的落差外,當然也有時代上的落差。於是我買進了台灣人譯的新版(周沛郁譯,商周出版,2015年),希望能讀起來順一點。不過後來發現,問題可能是原文,而非譯文。那時代的人好像就是特別愛長句子,以各種詞彙描述山水風景心理狀態,但故事有時還是停留在原地。

當然,台版的譯文確實比較適合我,也讓我讀完整本小說。(如同《西線無戰事》一樣,新版的台灣譯文,比較符合現代人閱讀習慣。)

《科學怪人》心得感想

無論如何,《科學怪人》究竟好不好看呢?

Continue reading “《科學怪人》讀後心得” »

《跑鞋革命》讀後心得:家庭與事業始終是二擇一

跑鞋革命
Reebok創辦人Joe Foster自傳《跑鞋革命》

《跑鞋革命》一書簡介

鞋子百百種,我能叫出品牌的,大概就是Nike、Adidas、Puma等等。至於本書主角Reebok,在此之前時常和Brooks搞混。

《跑鞋革命》是Reebok創辦人喬.福斯特(Joe Foster)的自傳,描述他如何從家家族企業自立,如何創辦Reebok,以及如何將它推向世界。此間過程,驚滔駭浪,往往看似即將翻覆,卻又險象環生。

作為一本商業讀物,喬毫不藏私地講出這段歷程。也正因如此,本書實用價值很高。你看到的不是溢美之詞,也不是交代不清的奮鬥過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有些商業大亨的自傳,往往美化了一些醜陋行跡。

但喬不一樣。書中他自曝了每個階段的心境,包括為了大經銷商而拋棄舊業務員,包括南韓鞋廠提供的低價誘因。更重要的,他坦然自己重視Reebok勝於家庭,導致最後與妻子離婚。

本書關於Reebok的內容,大概到1985年為止。這是因為喬在該年將所有股份賣給美國的夥伴與英國的金主,自己轉任國際部,不再擁有Reebok。1988年,Reebok的銷售額超越Nike獨霸全球,但之後江河日下,先是被Adidas收購後又被轉賣,如今已是Authentic Brands Group LLC品牌管理公司旗下一個品牌。

無論如何,這本書的商業參考價值頗高,詳細記載著Reebok創立的大小事、幸運事以及艱困事,絕對值得一讀。

《跑鞋革命》心得感想

Continue reading “《跑鞋革命》讀後心得:家庭與事業始終是二擇一” »

Netflix紀錄片《全美緝兇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全面了解本案的好片

本紀錄片以2013年發生於波士頓的恐怖攻擊為主題,採訪當時的執法人員如FBI、波士頓警察局長、警司(Superintendent)、聯邦檢察官,以及受害者、兇嫌友人與師長等,完整重現並回顧這樁震驚全美的案子。

《全美緝兇: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American Manhunt: The Boston Marathon Bombing)分為三集,第一集講述爆炸案發生的經過、警察如何抽絲剝繭找到嫌犯,以及公開嫌犯照片後帶來的影響。第二集講述兇嫌兩兄弟的背景,以及隨後犯下的殺警奪槍案、劫持車輛、最後在水鎮(Watertown)遭圍,其中一人死亡。第三集講述弟弟佐哈的成長背景,以及被逮捕的過程、司法審判的結果。

《全美緝兇: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一共三集,各集主題明確,前後編排連貫,是快速理解本案的絕佳紀錄片。

本片有幾個有趣的地方。

第一個是當警方掌握嫌犯兄弟的照片時,內部意見分成了兩派:局長主張立刻公布,便可透過民眾指認兇手;反觀FBI和檢察官,卻覺得應該暫時按下不表,避免兇手因曝光而走險。兩派各有道理,最後FBI與檢察官還是決定不公開。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紀錄片《全美緝兇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全面了解本案的好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