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紀錄片《百事可樂,說好的戰鬥機呢?》影評:真的有人想要戰鬥機?

對現代人來說,集點換商品已是日常生活。曾經有陣子,大型超商與量販店都推出過蔚為風潮的集點活動,像是動漫聯名商品、或是高級品牌的不鏽鋼鍋等。這些產品都是生活中用得到的,畢竟不會有人辛苦集點兌換加購,是為了毫無用處的東西。

但是在二十世紀末,卻有一個少年相信,他可以用集點的方式,獲得一台獵鷹式戰鬥機。《百事可樂,說好的戰鬥機呢?》描述的,就是這段在百事可樂歷史上,曾捲起一波話題的前塵往事。

紀錄片故事概要

1990年代,正是可樂大戰的時期。面對品牌權威可口可樂,後起的百事可樂必須用盡方法急起直追。於是,廣告創意與名人加持成為了百事翻身的利器。不過,其中一次的集點活動廣告,卻引發了萬丈波蘭。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紀錄片《百事可樂,說好的戰鬥機呢?》影評:真的有人想要戰鬥機?” »

Netflix紀錄片《英國明星主播槍殺案》影評心得

本紀錄片《英國明星主播槍殺案》講述了BBC主播吉兒.丹多的謀殺案。吉兒.丹多相當受到當時英國民眾的喜愛,其外型亮麗,神似黛安娜王妃。因此,當她在黛安娜王妃身亡不久後遭到槍殺,讓許多英國人感到不捨。本案因牽涉到北約空襲南斯拉夫的時空背景,加上至今尚未破案,使其染上的幾分神秘色彩。

《英國明星主播槍殺案》共三集,但因整體上節奏較慢,觀眾可能會感到無聊。

內容簡介

本紀錄片共三集,但個人覺得前兩集節奏較沉悶,最精采的是第三集的司法攻防。究其因,在第一集片首時,觀眾就被告知這是個未解之謎。既然是未解之謎,那麼我們就無法感受到真相水落石出時的開放感。這有點澆熄我繼續追下去的動力。不過,對於英國人來說,他們早就知道吉兒.丹多命案是樁懸案,可能較不受影響。反之,對我們來說,期待的就是破案過程、正義得以彰顯之際。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紀錄片《英國明星主播槍殺案》影評心得” »

Netflix紀錄片《受害者/嫌疑犯》觀後心得:制度不能完全取代人性

你知道美國每年發生約46萬起性侵案,但當中只有30%的受害者會報警,更只有1%的犯罪者會被起訴嗎?何以七成的受害者不願報案,甚至息事寧人呢?本片《受害者/嫌疑犯》似乎能給你一個答案。

片中,非營利組織調查報告中心(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記者瑞秋.德.利昂(Rachel De Leon)發掘一連串性侵受害婦女,在報案後卻被警方當作謊報者起訴,深陷牢獄之災。利昂不解其由,便展開了獨立調查。本片以利昂作為主要受訪對象,透過她挖掘美國司法制度的缺陷,以及警察對性侵案件的草率態度。

《受害者/嫌疑犯》訪問了幾樁指控性侵卻被當成嫌犯的當事人,並發現此現象背後存在著錯誤認知以及制度缺陷。

美警處理性侵案的手法

令人訝異的是,美國的司法制度仍舊存在著缺陷。當然,這些案件中,人為的成分似乎更大。就如同在片中另瑞秋不得其解的問題:「既然警方不相信被害人,為什麼不駁回(dismiss)就好,非得大費周章逮捕被害人?」關於這個問題,Carl Hersman-退休警員,曾專門調查性侵案件-明白地表示,如果能讓被害人撤回告訴(Recant),那麼警方就能以謊報罪名進行逮捕,不但提升了破案率,而且不用實際調查就能讓手邊的案子少一件。

第一次看這段內容時,我並不太理解其意,因為最初我搞混了「駁回」跟「撤回告訴」的意思。我誤以為「撤回告訴」等同於「駁回報案」,所以無法了解Hersman的意思。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紀錄片《受害者/嫌疑犯》觀後心得:制度不能完全取代人性” »

Netflix紀錄片《以高潮之名:OneTaste的故事》影評心得

看了許多紀錄片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

通常,如果是一般電影的評價,都有一個歸向性。例如經典電影,評價多半偏高;知名爛片,評價多半偏低。但同一部紀錄片,似乎經常出現評價高低極端的現象。

《以高潮之名:OneTaste的故事》就屬此類。

簡介

本片講述OneTaste(一種品味,但台灣曾出版過迪登的書,將One Taste譯為『慢性體驗中心』)這家公司的興起與內幕。創辦人妮可•迪登(Nicole Daedone)宣稱透過女性高潮,可獲得心靈上的自由與療癒。OneTaste成立於2000年初期,雖於2010年左右竄紅,但直到2018年《彭博》出了一篇揭露其黑暗內部的報導後,便宣告停止商業活動。

《以高潮之名:OneTaste的故事》講述OneTaste這個以女性高潮作為探索自我方式的爭議組織。

OneTaste主要的收入是課程,內容自然是教授「高潮冥想(OM)」。至於高潮冥想到底是什麼,根據片中迪登自己的說法,高潮冥想和網路一樣,目的是和人取得「連結」;另一位學員也說,OM是和伴侶取得連結的方法,也能探索更多身體的感受、接受更多肢體接觸與情感,甚至知道自己「需要甚麼」。

高潮冥想的實踐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紀錄片《以高潮之名:OneTaste的故事》影評心得” »

Netflix紀錄片《地球未知檔案:殺手機器人》影評心得:AI雙面刃的大辯論

這部紀錄片雖介紹人工智慧(AI)的運用,但並非單純的解說式紀錄片(Expository)。個人判斷的理由是,《地球未知檔案:殺手機器人》中並無一個掌控全局的旁白,而是讓各專家發表自己的看法。

Netflix紀錄片《地球未知檔案:殺手機器人》影評心得
Netflix《地球未知檔案:殺手機器人》接近「參與式紀錄片」,訪談了許多對AI運用有各自見解的專家。

雖然如此,《地球未知檔案:殺手機器人》仍就有個探討主題:「是否該針對AI進行規範以避免濫用。」受訪對象大致可分為兩類:積極派與疑慮派。

積極派

片頭最初,就訪問了AI公司的創辦人Brandon Tseng。他曾經在美軍服役,期間曾苦於逐屋搜查任務。這種任務必須對每棟房屋進行詳細搜查,以確保安全性,但相對地風險也高。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紀錄片《地球未知檔案:殺手機器人》影評心得:AI雙面刃的大辯論” »

Netflix《犯罪心理學》紀錄片影評:包山包海卻包不住觀眾

本系列紀錄片共四集,分別探討四種犯罪:連環殺手、綁架監禁、邪教教主以及犯罪集團老大。

以形式來說,《犯罪心理學》屬於「解說式紀錄片」。觀眾在旁白的引導下接收內容。運用的素材包括專家訪談、歷史影像以及重演片段。整體氛圍很像上課,是中規中矩的紀錄片。

首集〈連環殺手〉,主要探討什麼樣的人可能成為連環殺手?首先提出的見解,是家庭環境與兒時遭遇。許多連環殺手的家庭都有問題,像是強勢的母親加上缺乏父親影響等等。

《犯罪心理學》整體評價不高,和其多而雜的敘事方式有關。

甚至在1960年代,學者MacDonald提出麥唐諾三角,認為童年有下面三個傾向的人,成年後可能成為連環殺手:尿床、縱火以及虐待動物。不過這理論現已過時。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犯罪心理學》紀錄片影評:包山包海卻包不住觀眾” »

Netflix《邪教教主養成指引》影評與心得

本紀錄片共有六集,每集長度約30分鐘,分別講述史上有名的邪教創始人:曼森家族的查爾斯曼森、人民聖殿教的吉姆瓊斯(Jim Jones)、佛土教的海米‧高梅茲(Jaime Gomez)、天堂之門教的馬歇爾‧阿普爾懷特(Marshall Applewhite)、奧姆真理教的麻原彰晃以及統一教的文顯明。

《邪教教主養成指引》以比較輕鬆的方式,介紹六位著名的邪教領袖。

簡短影評

《邪教教主養成指引》風格類似《暴君養成指引》,透過研究上述六名教主,歸納他們的行為後整理出可遵循的指引,讓觀眾也能成為邪教教主。當然,這方式比較幽默,製作人鐵定不希望觀眾真的去創建邪教。

Continue reading “Netflix《邪教教主養成指引》影評與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