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一句話:成功的因素不只是在於自身的努力,一個人所處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總體社會環境,都深深主宰了出人頭地的關鍵。
不過最常在網路上被人所提及的,應是「一萬小時練習」此一概念。畢竟這比較給人希望。(笑)
作者舉出了數種例子來支持他的命題,結構上自成一體系,具有說服力。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本書重點一句話:成功的因素不只是在於自身的努力,一個人所處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總體社會環境,都深深主宰了出人頭地的關鍵。
不過最常在網路上被人所提及的,應是「一萬小時練習」此一概念。畢竟這比較給人希望。(笑)
作者舉出了數種例子來支持他的命題,結構上自成一體系,具有說服力。
這本「誰無罪」是德國律師所撰寫的小說。
先來個題外話,要寫小說,你還是得選定一個領域,才會有相關的知識背景去鋪陳故事。所以,寫小說這件事,並不是只有文筆好即可,還需要大量的外圍知識來支撐。
例如,著名的山崎豐子寫一部小說得花上長久的時間與精力來蒐集資料(現在流行說「取材」),才能讓內容豐富。(雖然有人覺得細節太多,讀起來很困擾)「誰無罪」的作者本身就是一名律師,因此他對德國司法體系知之甚詳;寫景方面,也能夠清楚描繪當地司法相關建築物的內外觀。畢竟那是他職業生涯中,早不知踏足多少次的地方了。
透過賈伯斯傳記,我有幾點發現:
一、賈伯斯固然創意無限,不過仍需要其他人的協助才可能創立蘋果。例如他的老友,也名喚史帝夫的沃茲尼克。當初若沒有他的軟硬體長才,也不可能有蘋果電腦的誕生,畢竟賈伯斯擅長的是電子方面。
此外,賈伯斯也需要懂行銷的人來幫他宣傳、安排各種公關活動。因此,與人合作是一間企業發展的關鍵。但我們也不能否認,賈伯斯那種近乎偏執追求完美的態度,扮演著火車頭的角色。
二、所謂的大公司,便是抓緊某個產業即將起飛時,順勢壯大而來的。例如蘋果身處電腦產業發端一路成長擴張,途中自然要經歷使人一夜致富的IPO囉。畢竟資金對企業是很重要的。賈伯斯雖然是創辦人,但仍需要有出資的董事會來支助。
三、賈伯斯好似信長這類人物,他對於人際沒有什麼顧慮,一心只想開發出他心中完美的電腦。故有時賈伯斯在裁員上並不心軟,有必要時必將大刀闊斧,徹底剔除不需要的人事物。
以上三點是晨間空檔時,所記錄下的心得。
這是一本實用性書籍,除了告知讀者宴會社交的重要性之外,書中也針對宴會社交列出各項技巧。
最需要這本書者,應當是那些時常得舉辦聚餐的人。對我來說,似乎不那麼受用。短期來看,書中講述到引導話題進行的技巧,這部分是比較有用的。長期來看,若有天得舉辦同學會的話,或許得重新審閱書中其他部分。
書中有幾項概念值得特書: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具備喜好在鎂光燈下的特質。其實,整本書也是以此為主要論點來延伸內容。不過,我身邊似乎有些反例可尋。有朋友極度不愛被注視,只喜歡安安靜靜地想用眼前美食,更遑論被叫到前台去沐浴在眾人的目光之中。
作者建議,平時就要儲存一批餐廳名單,待有需要時便能立即用上。若要實踐這點,我就得在每次外食之後做紀錄。為餐廳寫BLOG不是我的興趣,但現在有Evernote可用,寫個簡單的評論應該不難。而且還能方便地附加照片呢。
這應該是我個人認為全書最實用的部分。一般在初次見面或大公司內部的聚餐時,與會者多半彼此不熟。因此,如何透過引導術來使對方說出較深層的話題,便是宴會中很重要的一項技巧。
1. what do you mean?
2. when ?
3. Ask about detail.
4. why
5. How do you feel ?
使用誇張語氣,讓對方宛如成為主角一般。這招是大概是一種話術吧?恭維對方,讓對方感到舒服,如此而已。且說這方式非常常見,但還是有人會誤入陷阱。例如在下我。哈哈。
以上便是我對本書的看法與摘要。
實用性未知,畢竟短期內沒有機會實踐它。
附帶一提,我曾經看過另一本書,也有提到哈佛特別重視社交這風氣,不過該書作者特別拜訪哈佛,從中找出了幾位不愛社交的內向學生。可見,並非所有哈佛學生都熱中於人際交流。
最後抄錄書中引用賈伯斯的佳句:
I’d rather be a pirate than join the navy.
這句話告訴我們,要試著去冒險,去發掘未知的海上寶島。人生若沒有航向未知的樂趣的話,一切就毫無生氣了。
從歐洲回來之後就立刻投入工作。
這趟歐洲行老實說,CP值頗高,除了不習慣義大利人那晚到不行的午餐與晚餐之外,其餘堪稱滿意。
我也利用這次旅行練習了不少英文,不再像以前那樣蹩腳。也許是在HESS待了四、五個月的效果吧?不過,會話也許尚可應付,但閱讀能力終究無法像日文那樣流暢。
也許是文法基礎不夠的問題。所以等我把所有英會話書籍K完之後,就要重頭打文法基礎,好增強閱讀力。
這趟蜜月的另一個發現是,單眼數位相機愈來愈普遍了。在這個機材氾濫的時代,究竟該如何認識攝影這件事呢?依照在下的淺見,還是回歸構圖以及心的本質。
這如同聽音樂一樣。我無法為了喜歡而喜歡,而是真的喜歡才會去喜歡。因此,除非是我想拍的,我才要去按快門,才會去構圖。
以前,總有個毛病,就是一旦任聽了某位歌手的歌「一定要很好聽」之後,既使其中有些歌確實不怎樣,我還是會試圖說服自己都很好聽。久而久之,反而喪失了最初對某歌手/團體的熱衷。
人工味太重,令人厭煩。反而是在純空的狀態、不納任何成見下,才有辦法欣賞藝術。不論是歌曲、照片以及電影,甚至是寫作。
這本書照例是買來後放在書架上四、五個月後才開始閱讀的。
其實我很感謝我的某種天賦,就是能在適當的時機找到適當的書籍來挽救我的低潮。在拿下這本書前,我對於自己缺乏文字感覺一事感到沮喪,我看著那一篇篇的詩、散文,但卻難以對其共鳴。
於是我終於理解到,所謂對文字的感覺是怎麼一回事,又是如何操控一個人的文筆。
就在萬念俱灰時,這本書就此映入我眼簾。我懷著絕望的心情,啜飲一小口酒,趴在床上讀了起來。好在,我還有這本書。
本書給我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寫作是去感應自己的原初意念。這意思是說,不要在動筆之時,就先規畫整篇文章該如何寫,又該如何使用句型、如何編輯語句。作者認為,我們內心都存在著一位編輯,時常在我們寫作時高聲批評,指責我們文筆與邏輯差勁。
以前曾經為了試圖增加GPS的定位性能而考慮過購買此款天線,不過那時並非急需,所以不了了之。
這個月牽了新車,並且加裝了隔熱紙。起初在車上使用我那台塵封已久的1450,發現衛星定位似乎有問題,不是定位錯誤就是明明我已停車,GPS上的車輛圖示仍自顧自地移動。
本以為是GPS放太久沒有使用之故,後來才意識到可能是隔熱紙的問題。於是便買了AR-50來改善此一問題。雖說新車有車用導航,可是實在是用不習慣。
AR-50有多種安裝方式,網路上有人放在雨刷附近(似乎需要繁複的工程),也有人放在保險桿(?)上。最後我決定把它安裝在後車廂蓋上,然後再把線經過車廂內,一路通到副駕駛座底部連接到外接點菸器。
原本我還在找尋如何讓AR-50年在後車廂蓋上的方法,結果原來它的底部就是磁鐵,直接放在車廂蓋上就可以了。牽線的方式也很簡單,在車廂蓋全開的狀態下,把電線從空隙中放入。我把AR-50放在靠近後擋風玻璃之處,並且將電線延伸出的部位朝著車頭,電線就能順著車廂蓋打開時,與擋風玻璃間的空隙溜下去。(日後再補圖)
接下來回到後座,把座椅前傾(有個拉桿,往上拉就能使座椅向前倒下),抓取電線後將其塞入靠車門處座椅的縫隙,然後拉到腳踏墊處,再穿過副駕駛座的底部來到前座即可。你可以把電線放在腳踏墊下隱藏,如此也不會妨礙到乘客進出。
最後就把電線連接到附贈的,外型類似車用充電器的插座上,插入點菸器內便大功告成。如此一來無需特別的大工程,非常便利。
我個人是連接到點菸器擴充器上,因為我的導航也需要吃電。點菸器擴充器以3M的車用雙面膠黏在手套箱下方左側的壁面上。這次由於有先以酒精擦拭,所以黏著的效果不錯,不像上次那樣很容易就脫落。(所以還是不能偷懶阿…)
測試的結果發現效果不錯,誤差從以往的10公尺降到3公尺,看來辛苦是值得的!
以上,改日補圖。
後記:
其實誤差範圍會因地而異。例如我若再左右都是高樓的巷子內等紅燈時,GPS誤差範圍會飆升到15公尺;但若在空曠之處,則可達到3-5公尺。
但整體情況已經比尚未安裝時改善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