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戰爭」電影感想

「圖書館戰爭」背景設定在「正化」年間,正化元年為1989年,恰巧就是現實世界的平成元年。

故事中的1989年,也正是所謂「媒體良化法」正式生效的年份。自此,「良化隊」和「圖書隊」便時常展開書籍爭奪戰。由於沒看過小說,故不甚清楚兩隊之間的交戰規則,但就電影呈現的內容來看,每次交戰都有時間限制,並且規定不能攻擊要害(但「良化隊」似乎沒在管這個規定)。以武裝來看,圖書隊還有架UH直昇機,但良化隊似乎只有MP5、防爆盾等武器,比較類似打CQB的裝備。

而且交戰方式也很有趣,雙方總是一排士兵輪流射擊。圖書隊以沙包做為掩體,良化隊則以盾牌護身,徐徐向前推進。我想這應該是設定好的交戰規則,否則現代戰爭中,這種密集前進的隊形根本是自殺,因為對方只要一顆手榴彈就足以造成嚴重傷亡。

Continue reading “「圖書館戰爭」電影感想” »

「紙之月」感想

這週終於追完「紙之月」這部五回短篇日劇。

主角梅澤梨花因侵吞銀行公款一億日圓而逃亡海外,本劇開始時間點就設在事情已經爆發之時,隨後以回朔的方式來呈現梅澤梨花走向犯罪的過程,中間夾雜了梨花兩位高中朋友的故事。

梨花為何會侵吞公款?以前在念高中時,梨花曾參與學校舉辦的募款活動,一口氣捐了五十萬。雖說是家裡的錢,但常常把「想成為對他人有幫助的人」掛在嘴邊的梨花,在操守上必定有相當的堅持。

不過這正是促使梨花走向不歸路的潛在原因。梨花之後家道中落,她大學畢業後不得不出社會工作,也因工作而認識了丈夫,過著一般女性的平凡生活。可是她心中仍持有「想要成為對他人有幫助的人」這種想法。如果她的丈夫能夠讓她感到如此也罷,但她丈夫活像個大男人,總是把梨花當大小姐看待,不想讓她辛苦。

Continue reading “「紙之月」感想” »

「永遠的零」讀後感想


永遠的0

據說這是一本美化軍國主義的小說。

當然,我並不如此相信。因為這可能是那些壓根反日,連小說都沒看過的無知分子所說的評論。依照我接觸軍事領域的經驗,確實有這樣一群人存在。

但在我實際看完「永遠的零」後,覺的這並非一本美化戰爭與軍國主義的作品。不、別說是美化戰爭了,整本小說實際上透漏著對日本海軍高層的不滿與批判。

本書最大的懸念以「宮部久藏是怎麼樣的人?」為中心,透過主角左伯建太郎拜訪戰友會成員,一片一片地拼湊出宮部的真實面貌。一開始我們知道宮部是位技術高超卻珍惜生命的飛行員,但既然如此,他為何要加入特攻作戰?這個謎團促使讀者繼續翻閱下去,也是本書能夠引人目光的關鍵。

Continue reading “「永遠的零」讀後感想” »

「軍師官兵衛」首集小感

今年的大河劇又回到了戰國時代,而且還是豐臣秀吉手下的名軍師黑田官兵衛。

其實我對黑田沒有什麼關注,主要是想看小早川隆景。趁著這份期待,我決定再次追大河劇(上次追的是2006年的「風林火山」)。

開頭的時間點設在1590年小田原城圍攻戰,官兵衛騎著馬進入豐臣本陣,向秀吉建議應該網開一面,說服小田原城投降。於是下一幕,官兵衛就一個人走到城門口,縱使北条軍鐵砲箭齊發,卻也傷不了官兵衛,只有一隻箭驚險地劃過他的臉頰,留下細長的血痕而已。

停…這場景怎麼跟「風林火山」中,上杉謙信單騎闖小田原城一樣??沒想到數十年後,北条軍的箭法仍是如此不長進 XD。

再回到話題吧。黑田在劇中是位充滿好奇心,並且相當重視生命的武將。這種設定令人感到乏味,因為好像所有NHK主角都是如此陽光、上進,一點個性上的偏狹階無。

畢竟,黑田官兵衛在關原之戰時趁機在九州起兵,似乎想趁此機會再次從亂世中獲得更多。如果他是一位重視人民苦難的人,那位什麼會在關原之戰中採取這種行動?想知道結果,也只能等到年底了。眼下我期待的,只有小早川隆景的登場而已。

其實首集最緊張的場景,就是官兵衛和お多津被赤松軍擄獲,父親單騎前去敵營索人那段了。但整體看起來仍稍嫌平淡,得繼續看下去才能決定是否要追完整年。

「永不鬆脫的螺絲」閱讀心得

永不鬆脫的螺絲:小公司成為世界第一的祕密

這本書也是曾經一度在我的購物車中,卻又被數度放棄的商管類書籍。

本書的作者是Hard Lock工業的社長若林克彥,他發明的了一款號稱「永不鬆動的螺絲」。這螺絲不但運用在德國、波蘭、日本的高鐵,甚至台灣高鐵以及新開幕的東京天空樹也採用了這款螺絲。

這本書主要是提出了中小企業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的生存要點。直接切入中心思想,若林社長認為中小企業若要生存,必須要具備創意,開發能夠使人幸福的創意商品。關於這點,應該能有所借鏡。

因為中小企業無法和大企業拼規模,唯一能夠取勝的就在於如何生產具備創意的商品。但什麼商品具有創意,絕非發明者說了算,還須實際投入市場來測試。若林社長在開發出U型螺絲(Hard Lock的前身)後,曾直接向大盤商推銷,可是效果不彰。最後他終於了解到,決定產品是否被接受的關鍵,仍是終端使用者。

因此他直接前往各種需要用到螺絲的工廠拜訪,並且學習松下幸之助的方法,留下樣品讓工廠免費試用,最後終於拿到訂單。由此可知,若只受制於盤商或進口商,可能無法獲得正確的市場反應。

最近十年,我所位於的產業也受到中國的價格競爭。如果我們只做這些舊式產品,未來性並不高。台灣和日本一樣,缺乏自然資源,唯一能夠依靠的應該是先進的生產技術,否則難以在國際經濟環境下生存。若林社長在書末的部分,也提出了這樣的看法,認為日本應該以製造業為主要的基礎,開拓海外市場。

因此經營的方向,除了要開發新客戶與新市場之外,還要具備自行設計的能力。不過這並不意味行銷不重要,目前應該透過開發新客戶與市場來累積業務與行銷經驗,替未來銷售創意商品打基礎。Hard Lock工業除了身為技術員的若林社長之外,還有身為業務人員的關(若琳的弟弟)。

書中提到,若不是關積極地開發、尋找可能市場,Hard Lock螺絲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好產品一定要有好行銷,否則無法創造經濟價值。

另外,開發新商品,最需要的就是資金了。故未來也須注意資金的調度與周轉。書中也提到,中小企業一定要向外獲取他人的智慧。例如請顧問、聘請曾在大企業工作過的人才,藉此吸收經驗。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若林社長認為要創造出長銷商品,必須:針對同一主題不斷研發(專注)、延長專利(拉長回收期間)、熱情(不斷挑戰)。

至本書我只花了兩天就KO。能讀得那麼快,主要也是我採用了新的閱讀方式,也就是一本書只要能夠找出可以實踐的技巧、觀念,那也就值得了,不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從頭讀到尾。

「科特論松下領導藝術」閱讀心得

簡體書一本,由美國學者柯特所著。

內容闡述松下幸之助的一生,並且介紹松下特有的領導學。其實最令我驚訝的是,松下竟然有情婦。以前看過的兩本松下傳記,都不曾提及此事。松下與其妻子結髮十數年,但可能因為傳宗接代的問題而使得兩人關係不佳。雖然妻子梅野曾經替松下生過一子,但該子卻早夭,自此之後梅野便沒有任何孩子。

也因此,外界也盛傳松下其實在外面有私生子。最瞎的謠言是,中村邦夫乃松下的私生子,否則他怎麼有權力將「松下」全面改為「Panasonic」。真相只有當事人知曉了。另外,松下雖給人一種平靜的禪意,但事實上他的脾氣是非常暴躁的。我覺得這點非常有趣。似乎松下的內心並不如一般印象中的單純。但若檢視其童年的生活以及家人驟逝的經歷,這種個性反差也就不難想像。

Continue reading “「科特論松下領導藝術」閱讀心得” »

「苦役列車」閱讀心得


苦役列車

最初是因為看到電影的預告,才知道這部片的。可是,我並沒有去看,反而是後來在BOOKS特價時買了原著小說來看。

本書並不厚,認真看大概一天甚至半天就能看完,適合周末或放假時拿來解悶。
作者為西村賢太,是介川賞的得獎者。他正是以這本苦役列車獲得芥川賞,而這次芥川賞也相當特別,因為同時頒給了兩位作家。一位出身高貴,另一位則是活象低下階級的西村賢太。

Continue reading “「苦役列車」閱讀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