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井地名由來考證

最近看到楊渡在聯合報的一篇文章,談論的是湯德章。

該文指出,噍吧哖事件後,日本政府把噍吧哖改名為玉井,主要是因為玉井一詞是日本東京的風化區,故以此詛咒這個發起叛亂的地方。

楊渡想必是仇日仇過頭了,導致他連玉ノ井(たまのい)和玉井(たまい)都傻傻分不清。首先,日本政府把噍吧哖改成玉井,主要是因為玉井的發音tamai和噍吧哖tapani之故,壓根和日本的玉ノ井tamanoi完全無關。

第二,玉ノ井是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才發展成風化區的。震災前,主要的風化區在淺早一帶。雖說玉ノ井在此之前也有幾間,但完全是非法營業,警察也會來玉ノ井取締這種私娼。但是大地震後,由於政府禁止淺草繼續發展私娼,大批業者才移往玉ノ井,此後逐漸發達起來。

噍吧哖改名是在哪一年?1920年。那時玉ノ井的風化產業一來不合法,二來應該不可能超越淺草,因此治台的日本政府斷不可預測玉ノ井將超越淺草成為風化區的代名詞,遑論用此來詛咒某個村子。

楊渡在文末說「寬容的心,慈悲的愛,才能化解這千古的恩怨」,問題是引用錯誤的資料,如何能化解恩怨?到底是誰內心仍存有國族的偏見呢?答案昭然若揭。

補充:

基於有人拿林衡道的《臺灣史跡源流》質疑本文,因此有必要在此詳述。

首先,玉ノ井本來就和「龜戶」齊名的私娼寮,本文也未否認此事。

爭議的點在於,1920年噍吧哖改為玉井是否真如林氏所稱,因日方憎恨此地之故。

本文也曾解釋,東京的銘酒屋營業地玉之井日語發音為たまのい;而台灣的玉井發音為たまい,兩者實屬不同。

另一需要說明的是,玉ノ井在分類上屬於私娼寮,與屬於公娼的遊廓不同。一般台灣人提到日本的風化區,不外乎就是吉原遊郭,因而對玉ノ井較無印象。另一方面也是因玉ノ井在1958年正式被日本政府禁止私娼,已成為歷史名詞。

東京市內的私娼發展,淺草十二階一帶要早於玉ノ井的。當時淺草地區有稱之為銘酒屋以及新聞縱覽所的私娼賣春店家。所謂銘酒屋,即是表面上賣酒,實際上從事私娼活動的飲料店;新聞縱覽所最初是提供民眾閱覽新聞雜誌之處,之後發展成暗中仲介私娼的據點。

根據1928年發行的《賣笑婦論考》一書,大正四年(1915年)東京市的銘酒屋數高達一千家,新聞縱覽所也有185家。這類私娼仲介場所,以淺草十二階 (凌雲閣)周邊為主要集中地。大正五年(1916年)警方展開私娼撲滅運動,迫使這類店家大幅減少。到了大正十一年(1922年),東京市內已無銘酒屋的存在。但是私娼並沒有因此消滅,反而以其他形式隱身於市井之中。由於難以取締殆盡,最終就以「待合」的方式(設有房間,客人在其中等待私娼)默認私娼的存在。

玉ノ井這個地方在明治維新後屬於「寺島村」,大正12年(1923年)才改為「寺島町」,當時屬於「東京市外」。這也是為何《賣笑婦論考》一書中引用的寺島町警察署資料是從大正12年末開始。我並無法找到大正12年以前的資料,但根據永井荷風的說法,大約在大正7年到大正8年之間(1918~1919年),淺草因開闢言問通り之故,有些銘酒屋便轉移到寺島村的玉ノ井。關東大地震後(1923年,大正十二年),淺草地區受災嚴重,私娼的發展遂大量轉移到玉ノ井以及龜戶這兩處。

問題就在於1920年,玉ノ井究竟是否出名到人人皆知,出名到重新命名噍吧哖的官員會故意使用玉井來詛咒噍吧年的居民。這方面的資料不好找,雖然這個網頁引用《賣笑婦論考》,指出大正8年玉の井僅有3戶私娼,到了大正9年則激增至95戶。但我無法在電子檔的《賣笑婦論考》找出此說法。

最後,我找到了這篇論文。作者引用小學館出版的《東京江戶年表》,該書提到大正十年左右「龜戶與玉の井開始出現私娼寮」。大正十年此一時間點確實符合整個脈絡。也就是淺草的私娼於明治末年快速發展,到了大正四年達到高峰。此後日本政府開始整頓,使得著名的淺草十二階的銘酒屋大量減少,但私娼則改以其他場所為營業點繼續存在。

此時,約在大正7年(1918年)有些銘酒屋轉移到東京市外的寺島村玉ノ井,促使該地私娼之發展。然而淺草的私娼並未消失,而是改以「待合茶室」的方式繼續營業。玉ノ井的銘酒屋有戲劇性的增長,得等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大地震使得淺草一帶遭到破壞,私娼們為了生活,大量移到隔壁寺島町玉ノ井。寺島町警察局的統計資料顯示,1923年六月末當時有352名私娼,1923年底因為9月的大震災而未進行調查。1924年6月末的私娼數為303名,人數減少可能是尚處於震災復興階段。但到了1924年12月末,人數增為359,已達震災前水準。1925年末更是增加到557人。

在網路上另還能找到一組數據。即昭和8年(1933年)時,玉ノ井的銘酒屋數量達497家,私娼數更達1000人。《賣笑婦論考》在探討東京內私娼盛行之處時,將龜戶列為第一,玉ノ井列為第二。可見在1928年的當時,龜戶與玉ノ井已是眾所周知的私娼地區。

昭和4年曾發行一本「全国花街めぐり」(松川二郎),該書介紹全日本特種行業地區,其中玉ノ井亦名列其中。而最令人饒富趣味的則是這個網站提到,昭和十年左右乃是玉ノ井私娼的高峰期,人數達2000-3000人,在當時可說是日本最大的私娼窟,而玉ノ井也成為私娼窟的代名詞。

更有趣的是這篇昭和五年的文章,內容提到大正十四年東京市內舉報最多賣淫之地,以淺草為首;郡部則是以龜戶、寺島(即玉ノ井所在地)為大宗,而龜戶遭到舉發的數量又遠大於玉ノ井。所以,若要羞辱噍吧哖,何不將此地改名為淺草阿、龜戶阿什麼的,幹嘛要改名為玉井?而且還少了一個の,只做半套。

由上面的資料可知,玉ノ井的私娼發展,最早雖可回溯到1918年左右,但規模應不大,知名度亦不如淺草。到了1920年左右,規模必然大於1918年,但仍不可能是全國知名。直到關東大地震後,玉ノ井因吸收原來在淺草附近謀生的私娼,規模才逐漸擴張,並且和另一個新興地龜戶齊名。《賣笑婦論考》成書於1928年,因此至少能推斷玉ノ井是在1925~1928年之間有著戲劇性的增長。但這也已是在台南玉井更名後五到八年的事情了。

進入昭和時代,玉ノ井快速發展,被列入「全国花街めぐり」,成為私娼寮的代名詞。玉ノ井之後雖毀於美軍的空襲,但戰後又逐漸興盛(雖然地點和戰前不同),直到1958年才被日本政府禁止。所以也許昭和時代的人對玉ノ井會比大正時代的人更有印象吧?

玉井其實也是日本的姓氏之一。若按照楊渡與林衡道的說法,不就暗示姓玉井的人通通都被詛咒了?同理,姓飛田的人也是祖先不知道幹了什麼事情被迫用這個名子嗎?

好了,論述結束,只差那本全台北市圖書館只有一本的青年日報版《台灣史蹟源流》還沒送來而已。

再補充:

終於拿到《台灣史蹟源流》了。

立刻翻到噍吧哖事件,果然發現網路上常常提到的資料來源:

林衡道論噍吧哖改名為玉井的理由
林衡道論噍吧哖改名為玉井的理由

問題是,這種說法完全沒有資料佐證。

如前所述,玉ノ井是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才興盛起來。在1919年左右,只能算是萌芽期。第二,兩者的發音並不一樣。第三,日本也有其他地方稱為玉井,甚至有姓氏為玉井,難道這都是在羞辱人嗎?

如果是講日人統治台灣的政策,這都有史料可循,不特別引用倒是無妨,畢竟經得起檢驗。但是噍吧哖改為玉井一事,似乎沒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證是為了羞辱詛咒。這本書是林衡道口述的,沒有人知道他是基於何種資料做出此種結論。

林衡道生於1915年東京,此時為淺草十二階私娼最盛時期。我們以《賣笑婦論考》出版的1928年為界線,那年他13歲,也許多少耳聞玉ノ井的事蹟。1935年他二十歲,此使玉ノ井早已是聞名全日本的私娼寮。有沒有可能是他主觀地將台南玉井與東京的玉ノ井做連結,而得到日本人刻意「醜化」的結論呢?

日本埼玉縣與福島縣都曾有過「玉井村」,但為何在玉ノ井聞名全國之時,這兩個村都不出來抗議,要求改名呢?足見玉井對日人來說,就只是普通的地名而已。要說醜化、詛咒,證據可能都稍顯薄弱了。

追記:

楊渡最近寫了篇另一種凝視:楊渡》從芒果小村的民間記憶說起,內文說他找到直接證據證明日本人命名玉井是意圖羞辱台灣人。

他說:「但台灣仍有親日者為日本開脫,說玉井命名不是如此,只是因為噍吧哖其聲近乎日語玉井,故名。但他們只是推論,無法證明,而我卻有當事人後代的證言,故有說服力。」

哇,竟然有當事人的後代可以證明日本人用玉井是為了羞辱台灣人,真是可惜可賀,這可說是學術界的大發現阿~我們趕快來看看這所謂的證據是什麼。

演講後,一位聽講的玉井老先生私下找我談話。他說,小時候聽祖父談及,那時日本槍殺砍頭都有。砍頭後,身首分離,頭滾落到山谷裡去,身體撲倒在地,屍橫遍野。日殖政府不許收屍,放任腐爛,整個山谷充滿屍臭,無人敢靠近,唯有野狗徘徊。數日後日人才允許收屍,可是面目多已腐爛,根本無法辨識。唯一可辨認者,只剩下未腐爛的衣服,親人或許還可認得的,便收去安葬。雖然無頭,亦毫無辦法。而所有留存的頭部或屍體,就一起埋葬,成為萬人塚。後來有人燒香,乃成萬姓爺廟。

嗯?證據呢?證據呢?證據呢?玉井阿伯說了一堆日軍殘忍無道的事跡,可是這跟玉井命名有什麼干係嗎??

這就是所謂當事人後代的證言?我也是醉了,到底證言了什麼??

算了,人家要精神勝利法,我們也干涉不了阿~

《決斷2秒間》讀書心得


決斷2秒間

這是一本論說性質的書,主旨為:潛意識的「薄片擷取」所主導的決策,有時可能比經過理性思考的決策來的好。但我們也必須認知到,有時這種潛意識決策反而讓我們陷入歧視以及偏見。因此,「真正成功的決策有賴於深思熟慮與直覺思維之間取得平衡」。

書中例子之一即是蓋提美術館(Getty Museum)所收藏的少年雕像。這雕像來自於一位藝術品交易商,宣稱是正港希臘時代的雕像。美術館先是用了科學的方式分析雕像的材質,花費一年的時間後確認這雕像為真品,砸下大錢買下來。可是同樣的雕像經過一群雕像專家鑑定後,反而認為是贗品。確實,有另一位地質學家指出,的確有可能透過特殊處理來做出「年代久遠」的效果。

Continue reading “《決斷2秒間》讀書心得” »

「圖書館戰爭」電影感想

「圖書館戰爭」背景設定在「正化」年間,正化元年為1989年,恰巧就是現實世界的平成元年。

故事中的1989年,也正是所謂「媒體良化法」正式生效的年份。自此,「良化隊」和「圖書隊」便時常展開書籍爭奪戰。由於沒看過小說,故不甚清楚兩隊之間的交戰規則,但就電影呈現的內容來看,每次交戰都有時間限制,並且規定不能攻擊要害(但「良化隊」似乎沒在管這個規定)。以武裝來看,圖書隊還有架UH直昇機,但良化隊似乎只有MP5、防爆盾等武器,比較類似打CQB的裝備。

而且交戰方式也很有趣,雙方總是一排士兵輪流射擊。圖書隊以沙包做為掩體,良化隊則以盾牌護身,徐徐向前推進。我想這應該是設定好的交戰規則,否則現代戰爭中,這種密集前進的隊形根本是自殺,因為對方只要一顆手榴彈就足以造成嚴重傷亡。

Continue reading “「圖書館戰爭」電影感想” »

「紙之月」感想

這週終於追完「紙之月」這部五回短篇日劇。

主角梅澤梨花因侵吞銀行公款一億日圓而逃亡海外,本劇開始時間點就設在事情已經爆發之時,隨後以回朔的方式來呈現梅澤梨花走向犯罪的過程,中間夾雜了梨花兩位高中朋友的故事。

梨花為何會侵吞公款?以前在念高中時,梨花曾參與學校舉辦的募款活動,一口氣捐了五十萬。雖說是家裡的錢,但常常把「想成為對他人有幫助的人」掛在嘴邊的梨花,在操守上必定有相當的堅持。

不過這正是促使梨花走向不歸路的潛在原因。梨花之後家道中落,她大學畢業後不得不出社會工作,也因工作而認識了丈夫,過著一般女性的平凡生活。可是她心中仍持有「想要成為對他人有幫助的人」這種想法。如果她的丈夫能夠讓她感到如此也罷,但她丈夫活像個大男人,總是把梨花當大小姐看待,不想讓她辛苦。

Continue reading “「紙之月」感想” »

「永遠的零」讀後感想


永遠的0

據說這是一本美化軍國主義的小說。

當然,我並不如此相信。因為這可能是那些壓根反日,連小說都沒看過的無知分子所說的評論。依照我接觸軍事領域的經驗,確實有這樣一群人存在。

但在我實際看完「永遠的零」後,覺的這並非一本美化戰爭與軍國主義的作品。不、別說是美化戰爭了,整本小說實際上透漏著對日本海軍高層的不滿與批判。

本書最大的懸念以「宮部久藏是怎麼樣的人?」為中心,透過主角左伯建太郎拜訪戰友會成員,一片一片地拼湊出宮部的真實面貌。一開始我們知道宮部是位技術高超卻珍惜生命的飛行員,但既然如此,他為何要加入特攻作戰?這個謎團促使讀者繼續翻閱下去,也是本書能夠引人目光的關鍵。

Continue reading “「永遠的零」讀後感想” »

「軍師官兵衛」首集小感

今年的大河劇又回到了戰國時代,而且還是豐臣秀吉手下的名軍師黑田官兵衛。

其實我對黑田沒有什麼關注,主要是想看小早川隆景。趁著這份期待,我決定再次追大河劇(上次追的是2006年的「風林火山」)。

開頭的時間點設在1590年小田原城圍攻戰,官兵衛騎著馬進入豐臣本陣,向秀吉建議應該網開一面,說服小田原城投降。於是下一幕,官兵衛就一個人走到城門口,縱使北条軍鐵砲箭齊發,卻也傷不了官兵衛,只有一隻箭驚險地劃過他的臉頰,留下細長的血痕而已。

停…這場景怎麼跟「風林火山」中,上杉謙信單騎闖小田原城一樣??沒想到數十年後,北条軍的箭法仍是如此不長進 XD。

再回到話題吧。黑田在劇中是位充滿好奇心,並且相當重視生命的武將。這種設定令人感到乏味,因為好像所有NHK主角都是如此陽光、上進,一點個性上的偏狹階無。

畢竟,黑田官兵衛在關原之戰時趁機在九州起兵,似乎想趁此機會再次從亂世中獲得更多。如果他是一位重視人民苦難的人,那位什麼會在關原之戰中採取這種行動?想知道結果,也只能等到年底了。眼下我期待的,只有小早川隆景的登場而已。

其實首集最緊張的場景,就是官兵衛和お多津被赤松軍擄獲,父親單騎前去敵營索人那段了。但整體看起來仍稍嫌平淡,得繼續看下去才能決定是否要追完整年。

「永不鬆脫的螺絲」閱讀心得

永不鬆脫的螺絲:小公司成為世界第一的祕密

這本書也是曾經一度在我的購物車中,卻又被數度放棄的商管類書籍。

本書的作者是Hard Lock工業的社長若林克彥,他發明的了一款號稱「永不鬆動的螺絲」。這螺絲不但運用在德國、波蘭、日本的高鐵,甚至台灣高鐵以及新開幕的東京天空樹也採用了這款螺絲。

這本書主要是提出了中小企業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的生存要點。直接切入中心思想,若林社長認為中小企業若要生存,必須要具備創意,開發能夠使人幸福的創意商品。關於這點,應該能有所借鏡。

因為中小企業無法和大企業拼規模,唯一能夠取勝的就在於如何生產具備創意的商品。但什麼商品具有創意,絕非發明者說了算,還須實際投入市場來測試。若林社長在開發出U型螺絲(Hard Lock的前身)後,曾直接向大盤商推銷,可是效果不彰。最後他終於了解到,決定產品是否被接受的關鍵,仍是終端使用者。

因此他直接前往各種需要用到螺絲的工廠拜訪,並且學習松下幸之助的方法,留下樣品讓工廠免費試用,最後終於拿到訂單。由此可知,若只受制於盤商或進口商,可能無法獲得正確的市場反應。

最近十年,我所位於的產業也受到中國的價格競爭。如果我們只做這些舊式產品,未來性並不高。台灣和日本一樣,缺乏自然資源,唯一能夠依靠的應該是先進的生產技術,否則難以在國際經濟環境下生存。若林社長在書末的部分,也提出了這樣的看法,認為日本應該以製造業為主要的基礎,開拓海外市場。

因此經營的方向,除了要開發新客戶與新市場之外,還要具備自行設計的能力。不過這並不意味行銷不重要,目前應該透過開發新客戶與市場來累積業務與行銷經驗,替未來銷售創意商品打基礎。Hard Lock工業除了身為技術員的若林社長之外,還有身為業務人員的關(若琳的弟弟)。

書中提到,若不是關積極地開發、尋找可能市場,Hard Lock螺絲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好產品一定要有好行銷,否則無法創造經濟價值。

另外,開發新商品,最需要的就是資金了。故未來也須注意資金的調度與周轉。書中也提到,中小企業一定要向外獲取他人的智慧。例如請顧問、聘請曾在大企業工作過的人才,藉此吸收經驗。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若林社長認為要創造出長銷商品,必須:針對同一主題不斷研發(專注)、延長專利(拉長回收期間)、熱情(不斷挑戰)。

至本書我只花了兩天就KO。能讀得那麼快,主要也是我採用了新的閱讀方式,也就是一本書只要能夠找出可以實踐的技巧、觀念,那也就值得了,不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從頭讀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