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PC傳真

舊電腦升級到Win7後,原本使用的Brother MFC-7480N的傳真接收功能竟然沒了。

到不是機器本身的問題,而是WIN7版的驅動程式只有傳真發送功能,唯獨少了接收!然後我打算換MF-4770N,上台灣的購物網看都註明有PC傳真功能。但我不放心,我參考了日本CANON的官網,恰巧發現有台類似的MF-4750。日本的官網就有註明該機種「ファックス受信機能はありません」。

慘了,真不知道還有哪台複合機擁有同時可傳真又可接收傳真的功能。

且說似乎只有被表過的人才會特別注意這點,一般人可能傻傻的覺得有PC FAX就立刻購買了。奉勸各位還是要小心。另一方面我也不懂為何PC RECEIVING這功能是有多困難?還是有其他因素導致各廠都不願意生產?

補記:

其實Brother MFC-7480N是有支援Win7的PC-Receiving的!但前提是你得把機器直接用USB連接到電腦上,然後在安裝驅動程式時選擇USB連接,這樣之後執行Control Center 3.0 的介面就會出現PC-Receiving的按鈕啦!哈哈哈!

搞半天,結果原來問題是出在自己太大意了!

稻盛和夫:「生存之道」

花不到半天就讀完了,雖然版面很大但字數不多。本書的主要主軸即是「利他經濟學」,這點和我先前看過的「當和尚遇到鑽石」所提的業力管理差不多。

總之,想要企業順利經營就不能只顧著自利,要從利他的角度出發。透過利他,最終的福德會回到自己身上。

比較神奇的稻盛和夫竟然能再次拯救日航,使其重新自破產後回到市場。這也許能證明業力法則卻有其效。

我最喜歡書中的一個觀念是,做好事不見得馬上能夠得到好報,因為命運是要放大時間間隔來看的。人也許在出生時便帶著過去的命運,但今生的命運卻能以因果法則修正。所以若不現在改變,那也沒機會改變未來。

這本比較像是哲學書籍,非商管類,想從中學習稻盛的哲思,固可買來閱讀,但想從中找到科學的企管理論,則不建議。

不過,我確實相信稻盛的這種利他哲學是降低失敗的方式。雖說我這種為利己而行善的態度只能算是有漏的天人之法,但反正我自認無法修菩薩道,也就沒差了。

防空洞

最近聯合重工有篇新聞說,在「台南市新化第一公墓附近防空洞內,發現三千多人的無主骨骸」,並且加註疑似是「噍吧哖」事件中遭到日警殺害的抗日義士遺骨。

好啦,有個問題是1915年左右尚無「大規模轟炸」的戰略觀念,為什麼日本駐台軍可以在當時就建造所謂的「防空洞」?

1915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戰場上的主力應是機槍與壕溝,雖說偶有空戰,但多半是戰鬥機之間的纏鬥較量,鮮少有大規模轟炸。

我們可以從1914年青島攻略戰來看當時日軍擁有怎樣的空中武力。當時日本陸軍派出兩款飛機:Maurice Farman MF.7 以及 Nieuport NG,這兩型皆是進口自法國。以數量來看,MF7四架,Nieuport NG一架,以這種數量實在很難造成什麼樣的空中攻擊效果,更遑論因害怕轟炸而去建造防空洞了。

日本在台大量建造防空洞,應是二戰末期遭到美軍轟炸之後。1915年當時並沒有任何空中武力足以威脅台灣,為何日本可以在那時就領先世界開始建造防空洞?而所謂3000義士的白骨為何會出現在二戰時期才有的防空洞內?聯合重工這篇報導,實在是有誤導之嫌。

且說這堆白骨會出現在防空洞之內,應有數種可能,畢竟隔壁就是公墓所在。聯合報不去思索其他可能性,就先假設其乃「抗日義士遺骨」的可能性,用意昭然若揭,無須點明。

不過對於外省泛藍來說,真相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反日情感阿。有反日成分,那就是真的,沒有反日元素,一切都是假的啦。

慕斯卡咖啡洋食館

久違的慕斯卡又開幕了。

這家店替我解決了很多次聚餐的難題。有時後我們約大家吃飯,考量到每個人的經濟狀況不同,如果選太貴的餐廳可能會造成某些人的負擔。可若吃的太隨便也會被誤以為不用心。

幾年前發現了這家叫做慕斯卡的餐廳,它最高價格就是290,而且還不含服務費。290包括了麵包、例湯、主菜以及甜點和飲料。於是慕斯卡就成了我約朋友聚餐的最佳地點。那段時間我至少去過四次吧?兩次是高中朋友約吃飯法喜帖,兩次是研究所同學聚餐。

不過就在2011年吧,慕斯卡宣布即將停止營業,於是我一時之間有如喪失了穩定的貨源,又得重新物色餐廳。有次,我選了當初在慕斯卡隔壁的義大利麵餐廳,結果令人失望。後來勉強找了一番屋來頂替,但仍相當懷念慕斯卡。

恰巧這周也有聚餐,就無意間在Google搜尋慕斯卡,結果發現它重新試賣了!二話不說立刻訂位。

聚餐當天搭捷運到公館,再步行到溫州街後看見了熟悉的招牌。

image

店內空間安似乎和過去相比小上一圈,因此才有一面大鏡牆來掩去狹小感。不過除了內部之外,庭院也擺上餐座椅,多少彌補了內部空間的不足。

菜單方面和過去一樣有分全餐、套餐和單點。既然是久違的一餐,自然點了全餐來懷念一番。

image

首先上來的是麵包以及湯品。麵包口感柔軟,搭配的麵包醬冷甜,味道不錯。

image

湯品濃度適中。

image

莎拉我選了義式油醋。

image

這次點了青醬義大利麵牛肉丸。青醬口味偏淡,應是加入牛肉丸的關係,和先前再其他餐廳吃的口感不同。牛肉丸口感很好,具有相當的 CP 值。整體來說,青醬味道雖然不濃郁,淡搭配牛肉丸恰到好處。

image

甜點是提拉米蘇,但是我忘了點了什麼飲料。提拉米蘇表現中上,值得一試。

image

總結:

慕斯卡一直是CP值很高的店,這次再出也表現不凡,而且它沒有漲價,這是令人激賞的一點。下次若有聚會,一定會再考慮來慕斯卡享用。

為何喜歡海蟾尊

許多人不了解為何我喜歡海蟾尊,所以得寫一篇文章來闡述其中的因由。

首先,當海蟾尊遇到靖滄浪和負傷的懸壺子,二話不說就把懸壺子殺掉,避免靖滄浪因情而壞了聖魔大戰。這舉動令我非常著迷!由於那時候也正好沉浸在戰國Basara3的餘韻當中,海蟾尊這種為了一個目標而割捨無謂情感的動作,和戰國Basara的毛利元就互相呼應,我也因此而入迷了。

第二,由於本人過去情路坎坷,老是被女人拒絕跟瞧不起,恰巧劇中海蟾尊對淨無幻也抱有情感,卻也得不到佳人芳心。於是我便將心情與劇中的情境融合再一起。海蟾尊雖然順利打敗了斷滅,但淨無幻寧願追隨斷滅的腳步死去,也不給海蟾尊機會。當時覺得海蟾尊和我真是相似,不管怎麼做都永遠注定在情場失敗,於是好感度又再度暴增。

海蟾尊雖然是那檔聖魔之戰中的主要角色,卻始終都得不到戲迷的人氣,反而是落敗的他化與斷滅更受歡迎。在這次的霹靂奇幻武俠世界展中,雖然有展示海蟾尊的方圓百卉,但卻沒有偶。不過這次元種八厲都沒登場,可能要等下次展覽才有機會一賭真身吧。另外,海蟾尊常常被叫成海蟾君,就連這次兵器展示區上方的影片中,也被誤植成海蟾君了,可下方的展示櫃說明卡中,還是寫「海蟾尊」阿~

總之,喜愛人氣低落的角色,缺點就是買不到周邊。但好處就是能省錢啦~

玉井地名由來考證

最近看到楊渡在聯合報的一篇文章,談論的是湯德章。

該文指出,噍吧哖事件後,日本政府把噍吧哖改名為玉井,主要是因為玉井一詞是日本東京的風化區,故以此詛咒這個發起叛亂的地方。

楊渡想必是仇日仇過頭了,導致他連玉ノ井(たまのい)和玉井(たまい)都傻傻分不清。首先,日本政府把噍吧哖改成玉井,主要是因為玉井的發音tamai和噍吧哖tapani之故,壓根和日本的玉ノ井tamanoi完全無關。

第二,玉ノ井是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才發展成風化區的。震災前,主要的風化區在淺早一帶。雖說玉ノ井在此之前也有幾間,但完全是非法營業,警察也會來玉ノ井取締這種私娼。但是大地震後,由於政府禁止淺草繼續發展私娼,大批業者才移往玉ノ井,此後逐漸發達起來。

噍吧哖改名是在哪一年?1920年。那時玉ノ井的風化產業一來不合法,二來應該不可能超越淺草,因此治台的日本政府斷不可預測玉ノ井將超越淺草成為風化區的代名詞,遑論用此來詛咒某個村子。

楊渡在文末說「寬容的心,慈悲的愛,才能化解這千古的恩怨」,問題是引用錯誤的資料,如何能化解恩怨?到底是誰內心仍存有國族的偏見呢?答案昭然若揭。

補充:

基於有人拿林衡道的《臺灣史跡源流》質疑本文,因此有必要在此詳述。

首先,玉ノ井本來就和「龜戶」齊名的私娼寮,本文也未否認此事。

爭議的點在於,1920年噍吧哖改為玉井是否真如林氏所稱,因日方憎恨此地之故。

本文也曾解釋,東京的銘酒屋營業地玉之井日語發音為たまのい;而台灣的玉井發音為たまい,兩者實屬不同。

另一需要說明的是,玉ノ井在分類上屬於私娼寮,與屬於公娼的遊廓不同。一般台灣人提到日本的風化區,不外乎就是吉原遊郭,因而對玉ノ井較無印象。另一方面也是因玉ノ井在1958年正式被日本政府禁止私娼,已成為歷史名詞。

東京市內的私娼發展,淺草十二階一帶要早於玉ノ井的。當時淺草地區有稱之為銘酒屋以及新聞縱覽所的私娼賣春店家。所謂銘酒屋,即是表面上賣酒,實際上從事私娼活動的飲料店;新聞縱覽所最初是提供民眾閱覽新聞雜誌之處,之後發展成暗中仲介私娼的據點。

根據1928年發行的《賣笑婦論考》一書,大正四年(1915年)東京市的銘酒屋數高達一千家,新聞縱覽所也有185家。這類私娼仲介場所,以淺草十二階 (凌雲閣)周邊為主要集中地。大正五年(1916年)警方展開私娼撲滅運動,迫使這類店家大幅減少。到了大正十一年(1922年),東京市內已無銘酒屋的存在。但是私娼並沒有因此消滅,反而以其他形式隱身於市井之中。由於難以取締殆盡,最終就以「待合」的方式(設有房間,客人在其中等待私娼)默認私娼的存在。

玉ノ井這個地方在明治維新後屬於「寺島村」,大正12年(1923年)才改為「寺島町」,當時屬於「東京市外」。這也是為何《賣笑婦論考》一書中引用的寺島町警察署資料是從大正12年末開始。我並無法找到大正12年以前的資料,但根據永井荷風的說法,大約在大正7年到大正8年之間(1918~1919年),淺草因開闢言問通り之故,有些銘酒屋便轉移到寺島村的玉ノ井。關東大地震後(1923年,大正十二年),淺草地區受災嚴重,私娼的發展遂大量轉移到玉ノ井以及龜戶這兩處。

問題就在於1920年,玉ノ井究竟是否出名到人人皆知,出名到重新命名噍吧哖的官員會故意使用玉井來詛咒噍吧年的居民。這方面的資料不好找,雖然這個網頁引用《賣笑婦論考》,指出大正8年玉の井僅有3戶私娼,到了大正9年則激增至95戶。但我無法在電子檔的《賣笑婦論考》找出此說法。

最後,我找到了這篇論文。作者引用小學館出版的《東京江戶年表》,該書提到大正十年左右「龜戶與玉の井開始出現私娼寮」。大正十年此一時間點確實符合整個脈絡。也就是淺草的私娼於明治末年快速發展,到了大正四年達到高峰。此後日本政府開始整頓,使得著名的淺草十二階的銘酒屋大量減少,但私娼則改以其他場所為營業點繼續存在。

此時,約在大正7年(1918年)有些銘酒屋轉移到東京市外的寺島村玉ノ井,促使該地私娼之發展。然而淺草的私娼並未消失,而是改以「待合茶室」的方式繼續營業。玉ノ井的銘酒屋有戲劇性的增長,得等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大地震使得淺草一帶遭到破壞,私娼們為了生活,大量移到隔壁寺島町玉ノ井。寺島町警察局的統計資料顯示,1923年六月末當時有352名私娼,1923年底因為9月的大震災而未進行調查。1924年6月末的私娼數為303名,人數減少可能是尚處於震災復興階段。但到了1924年12月末,人數增為359,已達震災前水準。1925年末更是增加到557人。

在網路上另還能找到一組數據。即昭和8年(1933年)時,玉ノ井的銘酒屋數量達497家,私娼數更達1000人。《賣笑婦論考》在探討東京內私娼盛行之處時,將龜戶列為第一,玉ノ井列為第二。可見在1928年的當時,龜戶與玉ノ井已是眾所周知的私娼地區。

昭和4年曾發行一本「全国花街めぐり」(松川二郎),該書介紹全日本特種行業地區,其中玉ノ井亦名列其中。而最令人饒富趣味的則是這個網站提到,昭和十年左右乃是玉ノ井私娼的高峰期,人數達2000-3000人,在當時可說是日本最大的私娼窟,而玉ノ井也成為私娼窟的代名詞。

更有趣的是這篇昭和五年的文章,內容提到大正十四年東京市內舉報最多賣淫之地,以淺草為首;郡部則是以龜戶、寺島(即玉ノ井所在地)為大宗,而龜戶遭到舉發的數量又遠大於玉ノ井。所以,若要羞辱噍吧哖,何不將此地改名為淺草阿、龜戶阿什麼的,幹嘛要改名為玉井?而且還少了一個の,只做半套。

由上面的資料可知,玉ノ井的私娼發展,最早雖可回溯到1918年左右,但規模應不大,知名度亦不如淺草。到了1920年左右,規模必然大於1918年,但仍不可能是全國知名。直到關東大地震後,玉ノ井因吸收原來在淺草附近謀生的私娼,規模才逐漸擴張,並且和另一個新興地龜戶齊名。《賣笑婦論考》成書於1928年,因此至少能推斷玉ノ井是在1925~1928年之間有著戲劇性的增長。但這也已是在台南玉井更名後五到八年的事情了。

進入昭和時代,玉ノ井快速發展,被列入「全国花街めぐり」,成為私娼寮的代名詞。玉ノ井之後雖毀於美軍的空襲,但戰後又逐漸興盛(雖然地點和戰前不同),直到1958年才被日本政府禁止。所以也許昭和時代的人對玉ノ井會比大正時代的人更有印象吧?

玉井其實也是日本的姓氏之一。若按照楊渡與林衡道的說法,不就暗示姓玉井的人通通都被詛咒了?同理,姓飛田的人也是祖先不知道幹了什麼事情被迫用這個名子嗎?

好了,論述結束,只差那本全台北市圖書館只有一本的青年日報版《台灣史蹟源流》還沒送來而已。

再補充:

終於拿到《台灣史蹟源流》了。

立刻翻到噍吧哖事件,果然發現網路上常常提到的資料來源:

林衡道論噍吧哖改名為玉井的理由
林衡道論噍吧哖改名為玉井的理由

問題是,這種說法完全沒有資料佐證。

如前所述,玉ノ井是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才興盛起來。在1919年左右,只能算是萌芽期。第二,兩者的發音並不一樣。第三,日本也有其他地方稱為玉井,甚至有姓氏為玉井,難道這都是在羞辱人嗎?

如果是講日人統治台灣的政策,這都有史料可循,不特別引用倒是無妨,畢竟經得起檢驗。但是噍吧哖改為玉井一事,似乎沒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證是為了羞辱詛咒。這本書是林衡道口述的,沒有人知道他是基於何種資料做出此種結論。

林衡道生於1915年東京,此時為淺草十二階私娼最盛時期。我們以《賣笑婦論考》出版的1928年為界線,那年他13歲,也許多少耳聞玉ノ井的事蹟。1935年他二十歲,此使玉ノ井早已是聞名全日本的私娼寮。有沒有可能是他主觀地將台南玉井與東京的玉ノ井做連結,而得到日本人刻意「醜化」的結論呢?

日本埼玉縣與福島縣都曾有過「玉井村」,但為何在玉ノ井聞名全國之時,這兩個村都不出來抗議,要求改名呢?足見玉井對日人來說,就只是普通的地名而已。要說醜化、詛咒,證據可能都稍顯薄弱了。

追記:

楊渡最近寫了篇另一種凝視:楊渡》從芒果小村的民間記憶說起,內文說他找到直接證據證明日本人命名玉井是意圖羞辱台灣人。

他說:「但台灣仍有親日者為日本開脫,說玉井命名不是如此,只是因為噍吧哖其聲近乎日語玉井,故名。但他們只是推論,無法證明,而我卻有當事人後代的證言,故有說服力。」

哇,竟然有當事人的後代可以證明日本人用玉井是為了羞辱台灣人,真是可惜可賀,這可說是學術界的大發現阿~我們趕快來看看這所謂的證據是什麼。

演講後,一位聽講的玉井老先生私下找我談話。他說,小時候聽祖父談及,那時日本槍殺砍頭都有。砍頭後,身首分離,頭滾落到山谷裡去,身體撲倒在地,屍橫遍野。日殖政府不許收屍,放任腐爛,整個山谷充滿屍臭,無人敢靠近,唯有野狗徘徊。數日後日人才允許收屍,可是面目多已腐爛,根本無法辨識。唯一可辨認者,只剩下未腐爛的衣服,親人或許還可認得的,便收去安葬。雖然無頭,亦毫無辦法。而所有留存的頭部或屍體,就一起埋葬,成為萬人塚。後來有人燒香,乃成萬姓爺廟。

嗯?證據呢?證據呢?證據呢?玉井阿伯說了一堆日軍殘忍無道的事跡,可是這跟玉井命名有什麼干係嗎??

這就是所謂當事人後代的證言?我也是醉了,到底證言了什麼??

算了,人家要精神勝利法,我們也干涉不了阿~

《決斷2秒間》讀書心得


決斷2秒間

這是一本論說性質的書,主旨為:潛意識的「薄片擷取」所主導的決策,有時可能比經過理性思考的決策來的好。但我們也必須認知到,有時這種潛意識決策反而讓我們陷入歧視以及偏見。因此,「真正成功的決策有賴於深思熟慮與直覺思維之間取得平衡」。

書中例子之一即是蓋提美術館(Getty Museum)所收藏的少年雕像。這雕像來自於一位藝術品交易商,宣稱是正港希臘時代的雕像。美術館先是用了科學的方式分析雕像的材質,花費一年的時間後確認這雕像為真品,砸下大錢買下來。可是同樣的雕像經過一群雕像專家鑑定後,反而認為是贗品。確實,有另一位地質學家指出,的確有可能透過特殊處理來做出「年代久遠」的效果。

Continue reading “《決斷2秒間》讀書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