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學」讀書心得


魅力學:無往不利的自我經營術

本書是一本實用性書籍,意在教授讀者如何增加自我魅力。

也許是我的錯覺吧?最近這幾年「聊天術」、「社交恐懼」等相關書籍似乎隨處可見。我猶記得莫約是2009年左右,那時這類專書似乎不常見,但也可能是我沒有努力尋找。印象中那時收了一本「走出社交焦慮的陰影 」(商周)、張老師的「再也不怯場:克服社交焦慮,接納自己」。前一本還留著,後一本寄給了某位PTT上需要這類書籍的人士。

此後,社交類書籍如潮水爆發般湧出,我也先後買了不下五本來參考。如今的我,早已不再恐懼任何社交場合,但我本能還是很排斥跟陌生人來往。只能說,有必要時我會啟動所有習得的技能去社交,但是沒必要時我都是能逃則逃。

當初會買這本「魅力學」,也是受到好奇心與不足感驅使。雖然我閱讀過許多相關主題的專書,但始終想看更多理論或技巧。

本書教導的魅力學,大致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是身心理層次,第二個為技巧層次。

心理層次

本書認為,身心理狀態是影響表現魅力的關鍵因素。在此不談身理因素,只簡短介紹心理因素。

所謂心理因素,即是內心的思維與想法。例如害羞、覺得自己很蠢等。在我看過的眾多類似書籍中,亦有不少提到這點。由於臉部的表情能夠精準反應內心思維,一旦內心處於缺乏自信、恐懼的狀態時,就會影響魅力的展現。

那麼我們該如何對治心理問題呢?本書提出三種方法,意外的是這三種方法其實與佛法有類似之處。不,倒不如說正是佛法的某些法門。

  1. 去除不適感此一污名
  2. 中和負面情緒
  3. 改寫現實

第一條的關鍵思維在於,人人都有可能具有不適感,並非只有你如此。一旦你得知世上還有許多人跟你有著一樣的心理問題時,也就不會覺得困擾了。這類似佛家講的「我執」,一旦你太過看重自己,或是老是想知道他人對自己的評論、看法時,就有可能影響魅力展現。因為你會彆扭、你會小心不去得罪他人,如此反而限制了應有的實力。

第二條中和負面情緒的重點在學習接收正面訊息。例如有人告訴你你的報告不錯,只是需要怎樣怎樣,或是老師覺得怎樣怎樣會比較好。這時你只會接收他人要你怎樣怎樣的訊息,完全忽略你的報告其實「不錯」。改善負面情緒的方法就是不要立即接收心裡浮出的第一感受,並且理性地看待它。

這也是心經提到的「色受想行識」概念。我們的識(想法)受到身體感官影響,而產生各種不同的認知。業力傾向於接收負面訊息者,會自然而然地過分在意它們;反之我們也可看到某些人特別樂觀,他們會想「只要如何改進,我就能更好」。執著於負面訊息,會影響心情,自然也就阻礙魅力的展現。

第三條改寫現實,是將眼前發生的事件賦予不同解釋,讓自己的心理情緒不受影響。例如開車時遇到危險駕駛讓你大怒,但若把這位駕駛想做急著要去醫院探視親人,也許你就不那麼憤怒了。這也類似佛法「空」的概念。我們習於定義身邊的事件與事物,而且是依照自己的偏見。但事實上你對某件事的看法,只不過是以你個人業力為基礎的偏見罷了。若他人來看同一件事,可能又有不同解釋。

重點是無需特別去定義這些事件,除非你親口問對方,否則你很難知曉真相。況且就算對方說了,也不見得是真的。它可能對你說謊,或是另有隱情。因此無須浪費情緒在這些追不到的真相上,試著改變想法,讓自己脫離負面情緒,拋開桎梏。

技巧層次

本書提供許多展現魅力的技巧,但前提是你得有個健全的心理。在此不多做說明,有興趣者可自行參閱本書。

我只提一項個人覺得頗富趣味的技巧:學大猩猩。

這技巧的理論在於,身體鼓脹可改變生理狀況。書中宣稱某項實驗指出,透過霸佔更多空間,可以使促進自信與能量的賀爾蒙上升,並且降低焦慮賀爾蒙。因次,當你走路時不妨像隻大猩猩一般大搖大擺,氣勢十足。這方法讓我想起台灣的道路生態。我們總是刻意閃避那些有著亮白、或是亮黃車燈的汽機車。因為我們知道這些人是十足的危險因子,於是我們放慢速度,讓他們超車,避免危險。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氣勢」吧?

另一項有趣的技巧則是「模仿他人動作」。我在其他書籍也曾看過此法,但老實說執行上有其困難度。畢竟不敢貿然地對重要談話對象使用,怕對方一旦察覺反而因此生氣。但根據作者的說法,就算她自己孰悉此法,竟也難察覺出對方正在使用。因此,見仁見智吧。

結語

本書的推薦度頗高,但也有可能會讓某些讀者覺得「空泛」。尤其是前半部心理建設的部分,若是急於學習技巧而忽略的話,也許就無法體會箇中之妙。

讀書心得「大策略家」


大策略家:如果你的公司今天結束營業了,顧客會覺得惋惜嗎?哈佛商學院給創業家、老闆和總裁的EOP策略課

策略、戰略,這兩個詞彙若翻為英文皆為Strategy,但中文則給人兩種不同感覺。

在我就讀大學的時代,「策略」一詞帶有商業色彩,講的是企業的「策略」。至於戰略,毫無疑問地同時代的人都會聯想到軍事領域。不過,Strategy當戰略使用的時間也許比策略來的久吧?做為企業使用的策略,畢竟是現代工商社會的產物;而做為軍事組織的戰略,其歷史顯然要早於(企管所指稱的)策略。

本書並非大部頭作品,遣詞用字上也沒有生硬的學術味。這薄薄的一本書,究竟能對策略作多深入的探討呢?放眼書市,探討企業策略的書籍多如牛毛,內容也相當龐大。例如我大四修「策略管理」時所使用的「策略巡禮」,便有系統地向讀者介紹數種策略學派,但畢竟是偏學術的著作,非本科讀起來可能有些吃力。

Continue reading “讀書心得「大策略家」” »

讀書心得「Be Stupid 」


BE STUPID,Diesel創辦人給愚人世代的宣言:如果你不曾做過蠢事,那麼你根本沒做過任何事

這本書對我來說,是有點誤會。

最初我以為它講的是吸塵器Dyson,想說這吸塵器那麼有名,創辦人應該不簡單吧。加上電視廣告中,Dyson的創辦人不也常出現嗎?所以我就誤以為這本是在講吸塵器的故事。

也難怪我會覺得奇怪,為何賣吸塵器的老闆一開始卻是以賣牛仔褲起家。耐著性子,我想也許是之後突然覺得吸塵器很有趣,便索性轉換跑道吧?科技怪傑不都是這樣嗎?

啊哈~越往下讀,越是納悶,這主角似乎決定繼續賣牛仔褲,沒有打算製造吸塵器?等一下,這個Diesel 似乎很眼熟,好像真的是服裝業的?於是我GOOGLE….挖靠,這真的是賣牛仔褲的那個Diesel啦!吸塵器的那個叫做Dyson!發音跟寫法都不一樣!

好吧,這也許符合本書的題名:Be Stupid吧?

其實這本書內容不多,也不是全由Diesel創辦人倫佐.羅索執筆,而是搭配作者喬托.科爾貝塔的評論而成。主要提倡的概念就是,傻子有時能看到聰明人看不到的機會,鼓勵讀者勇於當個笨蛋。不過書中也指出,笨蛋不是全然暴虎馮合,它其實心底是有所依據的。而且笨蛋也不見得不會失敗,書中亦舉出羅索兩次失敗的例子。

根據內容,羅索給我一種奔放自由的感覺,而且充滿好奇心,古靈精怪,時常背離傳統。而Diesel也正如他一般,在行銷上嘗試顛覆常識的作法,例如書中提及的「美日非洲人」廣告。而當Diesel迅速成長,擁有很高的鋪貨範圍時,他卻為了凸顯Diesel,毅然收回現有通路,轉而依據全球各地的特色開設直營店,重新凝聚品牌突出的形象。

若是一般企業,也許不會採取這種行動。因為很難有組織願意改變現有,並且看上去沒有大問題的經營模式。

本書能帶給讀者什麼,值得購買嗎?如果對時尚產業有興趣的人,應是不錯。企管相關的學生或顧問,也能從中得到些許啟發。不過對我這個傳統產業從業人員來說,似乎就沒那麼多助益了。不過,我在本書意外地找到了一個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書中引用大衛.麥克利蘭的一句話,大意是說商人的動機來自於想獲得被認可的野心。

也許吧?因為在社會上擁有金錢,可購買奢侈品,也就贏得社會地位,被眾人所認可。但也可以說,有了錢有了地位,能對社會做出更多貢獻,進而獲得認可吧?

哀,商業的意義,對我究竟有何意義呢?還得再思索思索。

HERO感想

為了看HERO第二季,這兩週把HERO第一季、特別篇以及電影版通通看完了。

不難理解為何當初這部連續劇如此受到歡迎,據說每集的收視率都在30%左右。當然啦,那時候網路沒那麼發達,大家要看節目也只能守在電視機前,而不是上網下載。近幾年不論儲存媒體、網路頻寬、影像技術均有進步,大家也就不用一直抓著電視不放,連續劇普遍收視率下降也實屬不意外。

以我的分析來看,HERO能大紅,主要有幾個元素。

Continue reading “HERO感想” »

「冰與火之歌第一部:權力遊戲」讀後心得

最近幾年很夯的奇幻類小說,大概就屬「冰與火之歌」吧?

我記得那時還在HESS上英文會話課時,老師就有推薦以這部小說為底所拍攝的HBO影集。記得那時老師說,這系列雖然是奇幻類,但卻又沒有那麼奇幻,反而比較嚴肅與寫實。

確實,冰與火之歌書中的很多描述都是18禁,包括殺人啦、強暴啦等等。只是很好其為何該書沒被分類為限制級,貼上紅底白字的18的標籤?

回到書本身。上集的有趣度不若下集,我猜是因為讀到下集時,讀者已能分清楚大多數的人物,以此推進故事的進展,變能增加閱讀的樂趣以及緊張感。說實話,要建構那麼多人物以及複雜的世界觀,還真是一件大工程。

第二點,作者文筆豐富,各種詞彙以及寫景寫情皆能充分展現;翻譯者的功力也力道十足,讀起來鮮有外文翻譯作品那種詞句過長的缺點。唉,果然寫小說需要文筆來支撐,否則用字遣詞過於單調,語句平淡直述,怎能引得讀者注意呢?

所以,小說和劇本終究是兩個領域。作者馬丁.喬治雖然寫過劇本,但他的小說文字功力卻也了得,可說是在兩方面都游刃有餘的高手。唉唉,不過這畢竟是「重」小說而非「輕」小說阿。輕小說也許不需要這麼多複雜的詞彙、複雜的描寫,只要描述地簡單生動有趣,也無須管什麼視角問題,畢竟讀者多半為國高中生,目的也在於娛樂而已。

說起那些複雜的文字,我可能真的缺乏此種天賦吧?不過透過練習與學習,或許有進步的空間吧?可這領域,究竟能否允許後天努力呢?

「跑步之心:同時鍛鍊身與心的禪跑」讀後感


跑步之心:同時鍛鍊身與心的禪跑

當初購入這本書,純粹是想知道禪修與跑步該如何融合,藉此讓我省點時間不需要同時慢跑與禪修。

結果事實上,本書對於跑步的技巧講解不多,大部分著重在禪修的過程。只能說作者把跑步與禪修的必經路程結合在一塊,藉此傳達禪學思想。

跑步與禪修一樣,需要有扎實的基礎、精進的態度,最後則是達到無我的境界。雖然本書對跑步沒有太多有用的資訊,但對於禪修確有幾句嘉言可學習。

例如作者建議我們以「讚賞自我」來取代「野心」,他試圖拂去一般眾生執著於具體目標的心態。跑步時也許會感到「無聊」,但那是因為和「其他狀態」比較之故。如果心中想著看電影、吃美食,那麼跑步自然就成了件無趣之事。

克服這種無聊感的方法即是「處在當下」,肯定當下的價值。一旦心思不受外界干擾,住於一處,那就沒有未來也無過去,也就無比較之基礎,自然能夠肯定當下的價值。

所以,本書並非一本教你如何跑步的「技巧實用」書籍,而應歸類於禪修類。

書中提到了禪修的階段:老虎、獅子、金翅鳥、龍與風馬,並且以此五階段與跑步結合。詳細的內容,我其實無法吸收的很明確,很難去定義老虎是什麼、獅子又是什麼。但總之,整個過程起始於正念(基礎),然後則是精進(類似獅子奮迅,但不要強迫自己),最後達到「無我」。

但本書對我最大的意義,就是使我知曉了復仇與憎恨其實難以使人進步。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而立大志固然是好事,但若太執著具體的成果,則只會讓自己窒礙難行。將一切回歸到「好的動機」,以及「處在當下」,並且時時牢記「無我」,如此似乎就能減少無謂的煩悶與苦楚。

『最萌的~日本神話講話 神之國遊歷指南』 讀後心得


最萌的~日本神話講話 神之國遊歷指南

先前寫遊記看資料時,發現自己對日本神話甚無了解,於是便從圖書館借來兩本書參考。

不過遊記都寫完了,這兩本書卻還沒翻閱,只稍微參考宗像三女神的那部分而已。趁著昨天收筆後的空閒,便把其中這本『最萌的~日本神話講話 神之國遊歷指南』快速看完了。

這本書的優點就是能在短時間內給予讀者對日本神話的基礎認識。也許書中列出太多神,但並不減低閱讀時的樂趣,只要略過即可。

本書第二特點,即是在卷末處以精緻的圖畫來解釋神道教的神社結構,以及專有名詞。其實在研究鐮倉寺院之前,我大抵上也分不太清楚神社與寺院的差異。後來我才懂,神社主要是祭祀神道教諸神,寺院則是屬於佛教。雖然明治維新後,政府為了提高神道教的地位,實施「神佛分離」、「廢佛毀釋]等措施,但在此之前日本民眾根本上是神佛合習。所以,鶴岡八幡宮內曾有供奉弁才天之處,江島神社內的弁才天信仰亦是繁盛。

此外該書也有專章以圖畫呈現日本神話中的道具,如天叢雲劍、八尺勾玉等。這部分也能加深讀者的印象,不會看過就忘,至少有所收穫。

不過本書的內容範圍止於「古事紀」的上卷,乃因中卷之後人類的故事較多,故不在此介紹。

有了對日本神話的基礎認識,下次去神社時,對於祭祀的對象,至少能有基本的理解,而不是只把神社當成觀光地,買買御守就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