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閒聊中的套話技術:五角大廈在用的訊問技巧,讓他不知不覺什麼情報都說了。》

這幾年書籍名稱有逐漸加長的趨勢。

我一直樂於購買這類教導人際關係或社交技巧的書籍,這本最近剛上架,我就立刻下單購入。

以本書教導的技巧來說,根本上與社交沒有直接關係。大致上,作者主張「好的問題可以讓你獲得想要的資訊」,因此本書大半部都是在定義與說明什麼是好問題。概括地說,好問題就是「一次只問個問題」、「簡短不複雜」。此外,尚須多使用「開放式問題」如What、When、Where…等等,而不是「你是不是…?」這類  是/否 問句。

作者歸納出6種類型問題,用來面對各種狀況以及各類性格的人。

  1. 直接式:即簡單、直率的問句。包括各種「開放式問題」
  2. 堅持式(Persist):以多種不同問題詢問單一主題。
  3. 重複式(Repeat):針對單一主題,不斷詢問細節或相關資訊。
  4. 摘要式(Summary):替對手的回答做整理,幫助思路。
  5. 控制式(Control):詢問者已知答案,為了確認而故意提問。
  6. 非關連式(non-Pertinent):和詢問主題無關,用來緩解氣氛。

 

讀書心得《amazon.com的祕密》


amazon.com的祕密

感想如下:

1. Amazon成立以來雖然連年虧損,但營收卻逐年成長,市佔率也超過實體書店。以一個虧損的公司來說,其股價在上市後卻能飆漲一段時間,也許只有當年的網路風潮才能支撐這股氣勢吧?

2. Amazon於2000年仍須面對虧損問題,最種解決方案仍不免是裁員和關閉倉儲中心。

3. 據說貝佐斯很血汗,叫員工加班他卻準時下班。一開始賠本賣書搶市佔率,之後以市佔率威脅批發商打折,藉此不斷擴大市場。批發商有時還真可憐。

4. 創業仍需要本職學能。貝佐斯本來就是資訊相關出身,加上他在業界打混很久,擁有龐大的資金與人脈。尤其是那些軟體專業的人脈,讓Amazon能夠打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5. 偉大的系統,還是要始於足下。Amazon當初的系統,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確實有點慘不忍睹。但人家是創新產業、創新流程。你不走,就永遠抵達不了彼岸。

總體來說,透過本書可稍稍體驗一下美國的創業市場環境。不過Amazon畢竟是成功創業的例子,在美國應該有多如繁星的失敗例子吧?不過我在amazon看書評時,有人批評作者只採訪了Amazon創立初期的員工,忽略了後期員工,如此有失公正之嫌。

不過這本書並無深入談到近期Amazon電子書的成果,結尾也略顯急躁,但全書仍有可讀之處。

讀書心得《改變人生,從跑步開始》

改變人生,從跑步開始:甩掉120磅、啟動新生活的汗水旅程

這本不是教你如何專業地跑步的書籍,而是以作者自身經驗告訴讀者跑步其實沒那麼複雜。

這本書沒有詳細又專業的教學以及專有名詞,有的只是作者個人親身經驗以及簡單的訓練計畫。

一個早上讀完後,發現是對我最有用的跑步書籍。以往買的幾本書不是太過複雜,就是太專業,光是閱讀就令人吃足苦頭了,慢跑之心全然無存。

但這本給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跑步沒那麼複雜,一開始跑就對了。正如同作者提到騎腳踏車也無須先閱讀太多書籍,只要騎就對了。等到騎出興趣來,自然會去找相關書籍或購買裝備來啦。

這幾年來,我有個缺點就是覺得凡是都要準備好才正式開始。但,光是準備的過程就足以消磨幹勁了,真正要動身時卻連起身都懶得起身。世界沒那麼複雜,做,然後享受,然後起疑,然後投入,一切都是渾然天成,無人工之跡。

就好似兒子出生前,我拼命想閱讀育兒書籍,卻怎麼看都感到不紮實、沒心得。但兒子出世後,突然對那些書產生了很多感覺,讀起來也踏實,而非「為了讀而讀」。

總之,本書沒有涉及太多跑步的技術性訓練方法,一邊呈獻給讀者簡單易吸收的訓練法,一邊敘述自己從胖子到長跑健將的過程,讀起來無艱澀之處,又饒富趣味。

當然,缺點就是對想要專業訓練法的讀者來說,幾乎毫無幫助。不過,中高階跑者大概不會對本書的標題有興趣吧?

編劇其實不自由

為了找海蟾尊是否有被改劇本,無意間發現霹靂編劇伯風離職前的網誌。看他描述工作的過程,深覺得檯面上的爛戲也不完全是編劇造成的。

首先,單單一位編劇不見得能夠在霹靂這種團體創作中擁有足夠的自由度。例如伯風談海蟾尊,他只提供了形象與個性,以及與淨無幻的某場戲,剩下來的全由黃大編排。而伯風自認很滿意的蘊果諦魂雖幾乎由其主導,但退場時機卻非是由更高的層級決定。因此角色的生死,也許並非全是編者的意思。

所以,還是很難推斷海蟾尊是否一開使就被設定成厲族,亦或為了銜接元種八厲的故事而改變設定。唉唉,我非常喜歡海蟾尊變為貪穢之前的形象啊。只能說沒辦法,現在探究有沒有改劇本都無濟於事了。

不過說起伯風喜歡的另一個角色憂患深,那就頗悲慘了。在該網誌的另一篇關於離職的文章中,伯風說自己大約在劍海路19章才算正式離開霹靂。此後不久,創神篇下闕第二章,憂患深就立刻領便當了。不知道這是不是霹靂對離職編劇的懲罰??畢竟現在有傳聞伯風離職後進入金光,線索就是過去伯風專門寫霹靂的佛門線,而金光的季電也是以佛門線為主。

其實很多角色的退場,編劇也是很無奈吧?他們畢竟是拿人薪水,也就不能違抗上面的安排。只是對戲迷來說,喜愛的角色一旦爛尾犬死,心中總是分外不滿。海蟾尊自從真身出現後,一路破格,說什麼不再保留實力的,好像也沒看到什麼實力。畢竟布袋戲還是有檔期轉換,時間到了就該下台或退隱,給新角色發揮去。

「哈佛這樣教談判力」讀書心得

哈佛這樣教談判力:增強優勢,談出利多人和的好結果

哈佛這樣教談判力:增強優勢,談出利多人和的好結果

本書據說是哈佛談判課程的教材,成書已久,並且經過多次增訂。

主要提出的談判法稱之為「原則性談判法 (Principled negotiation)」,目的是擺開談判雙方各自的「立場」,不要強勢壓人,也不唯唯諾諾自我犧牲換取談判結果。

原則性談判法包含了四項原則。

  1. 把人與問題分開
  2. 不管立場,將焦點集中在利益
  3. 替彼此利益創造選擇性方案
  4. 堅持客觀標準

Continue reading “「哈佛這樣教談判力」讀書心得” »

「學佛知津」讀後感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 法鼓文化

本書是聖嚴法師〈學佛入門系列〉套書中的一本。收錄文章多為法師早年的演講或投稿。和同系列中的〈神通與人通〉比起來,本書收有一篇詳述神通的專文,反而比後者對神通有更多的解說。

本書主要主題為修行的方法以及神通,順帶也言及些許「原始佛教」。針對有論者認為佛教過於避世,法師特別指出佛教實為一入世宗教。世上有三種道:人天道、解脫道以及菩薩道。人天道為布施、行善,修人天善法求往生為天人或再度為人。解脫道修戒、定、慧,追尋個人解脫。菩薩道,也是佛教(大乘佛教)最重視的,要求並行人天與解脫道。

菩薩道除了要布施之外,還要求解脫。兩者結合的菩薩道正凸顯佛教的積極入世特性。也就是除了要求解脫之外,亦要助人解脫。由於台灣佛道不分以及對佛教的誤解,總讓人以為學佛就會變得消極、變得不管世事。這也不是說小乘不好,實乃因眾生根性與環境不同,因而有不同的選擇。大小乘只不過是方法上的不同,無高低之別。

再來就是神通。神通,外道有神通,佛也有神通。民間普遍的信仰對象,自然也具有某些神通。不過法師在書中提到,這些民間信仰的神通,不能和佛的神通相比。甚至十大弟子的神通,與佛亦不能相提並論。神通可以透過禪定獲得,因此外道也會有神通。外道們便以此搭配一些佛法,吸收自己的門徒。

然而神通會因為個人的德行而喪失,並不能永遠持有。再者,有些外道宣稱可以幫你消業解障,只要你信他、供養他。問題是,縱使是釋迦牟尼,他也無法以神通來避開自身業報。而世尊的弟子亦是如此,例如目犍連曾展現神通拯救迦毗羅衛國子民卻終無功。

總之,學禪定不可執著於神通,那並非正道。也難怪當初我參加法鼓山辦的禪修營時,法師一直耳提面命,要我們無視禪修時出現的各種幻覺。幻覺、幻象也許是種美好的體驗,但終究不是正途,若不慎,還有走火入魔之險,我輩仍要小心以對。

「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讀後心得


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我從此不上班,每日自負盈虧的謀生式投資日記

本書確實是「投資日記」。

從書中可得到的,不是投資技巧,反而是全職交易人的生活實貌。從結構上看,這本「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其實沒有太多關於投資的論述。最多,也就是透露了「58 SMA」以及艾爾德的「22 SMA ±5% 通道線」,不過這兩種方法為王力群先生與艾爾德先生所創,可能是專利考量,作者也僅點到為止。

其實作者應是技術分析派。他提到:「知道太多與技術分析無關的公司資訊,對大部分人來說,其實是操作的不必要干擾。」不過他還是認為需注意「央行的貨幣政策與利率」。不過技術分析並非我目前的投資策略,所以這部分對我沒有太多益處。

反倒是全職交易人的生活方式,頗讓人印象深刻。對有志於走這條路的人,應是不錯的參照。全職交易人最大的好處可能是擁有自己的時間了。作者也指出,能夠享有淡季機票價格與便宜下午茶的,除了學生與退休者之外,就是以資本利得為生的交易者了。但要成為全職交易者,除了建構本身的投資方式外,其實還要有足夠的本金。

就算投資報酬率為10%,一年要有60萬收入,本金至少要有600萬。一般人最難跨越的多半是「本金障礙」了吧。現代人要靠薪水存錢已非易事,何況是存到5、6百萬。小資本要高報酬,可能得去玩期貨、指數,但高報酬也有高風險,成功固然可喜,但失敗則本金盡失。

所以要當全職交易人可沒想像中容易,無論如何你還是要有一筆龐大的本金,才足以支撐每個月的開銷。對於資本夠大者,他早有足夠的利潤維持生計,也不怕一時的空頭。他可以持有低檔股票,待股市轉入多頭時賣出獲利,然後再以這些利得過日子。

一邊的百姓還是以閒置資金來投資為佳,別妄想以資本利得爽爽過一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