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紀錄片《美國殺人檔案:網紅情殺之謎》觀後感:有光就有影

最早開始迷上Netflix犯罪紀錄片,是看了《美國殺人檔案:鄰家好爸爸》。那時本打算寫篇感想,但因文筆不佳而做罷。現在的文筆當然也不好,但至少能表達自己的感想了。

當《美國殺人檔案:網紅情殺之謎》上架時,我已知道是哪樁案件。如同《死亡採訪:潛艇殺人事件》上架前,在Youtube上就有犯罪系網紅推出影片。不過,正式的紀錄片仍有一觀之處,因多數Youtube僅能整理耙梳公開資料,但紀錄片製作者能採訪當事人,提供更深入的資料。

《美國殺人檔案:網紅情殺之謎》是該系列的第三部,講述年輕的Gabby Petito在車旅中失蹤,只有同行的男友獨自返家一案。

本片講述Gabby Petito謀殺案。2021年8月,Gabby與當時男友Brain Laundrie一同車旅,但9月時僅Brain一人回家,Gabby則下落不明。Gabby的家人報警,此事引起全美關注,最終透過同為車友的證言、影像紀錄,找到Gabby的屍體。Brain可能知道在劫難逃,選擇在Myakkahatchee Creek環境公園內自殺。

片中,Gabby的好友Rose Davis提到對Brain的印象。她覺得Brain是個好人,但似乎有點怪,除此之外還有些陰暗面。這讓我覺得Brain應該是個神經纖細,敏感,可能還有點憂鬱氣質的人。而這性格,與Gabby差距甚大。

Rose認為,Brain當時正在操控Gabby,或者說對Gabby有強大的佔有欲。他舉例,有次跟Gabby約跳舞,但Brain為了阻止Gabby赴約而偷走她的ID,兩人為此大吵一架。不過,看片時我實在不懂,為什麼沒有ID就不能跳舞?後來google相關資料才明瞭,原來Rose是約Gabby去bar跳舞,通常是需要看證件的。(台灣的夜店好像也要證件?二十年前去過一次但覺得很無聊。XD)

由此可知,Brain應該是個沒啥自信的人。Gabby的父母形容Brain看上去有社交恐懼,不過卻很有禮貌、安靜。我其實頗能理解這種個性。因為沒自信,所以盡量少言,但又不能表現得冷漠,只能維持禮貌的微笑。

這種個性的人適合車旅嗎?適合當網紅嗎?我不認為。根據片中Gabby前男友的說法,車旅應該是Gabby的想法,而非Brain。要一個喜歡靜態活動的人開車到處旅行,想必非常消耗他的精神能量。

《美國殺人檔案:網紅情殺之謎》有個畫面,是取自Gabby的手機。畫面中兩人面對鏡頭,席地而坐。Gabby似乎有些不耐,說出:「Well, if you even knew how to edit on iMovie at all…it’d be so much easier.」隨後就一把抄走手機。而Brain的表情也始終相當無奈。但如果你去看Youtube上的同一段畫面,兩人談話自如,並無嫌隙。

Gabby於拍攝時對Brain表達不滿。這些實際的影片,增加了本片可看性與張力。

由這些互動,我推斷Brain應不熱衷車旅,反而是Gabby一頭熱。如果雙方個性不合大可分手,但Gabby似乎時常因「他對我這麼好,我配不上他」而心生內疚,不願分手。其實這是一種控制,Brain知道透過獻殷勤、浪漫可以留住Gabby;而Gabby則無法冷靜與理性地看待雙方的歧異,常常因浪漫舉動而留下來。

但到了車旅後期,Gabby應該是再也忍受不了Brain,才會打電話給前男友。而Brain也察覺,那些呵護與浪漫已失效,兩人被迫得解決這段關係。無奈的是,Brain本身的陰暗面,加上雙方累積的不滿,終於造就了這樁悲劇。

《美國殺人檔案:網紅情殺之謎》的整體感想

這部可歸類為參與式紀錄片。製片者邀集了事件相關人士,包含親友、警方、甚至是路過的車友,透過他們的說法重現本案的經過;同時也提供了更深入的是視角。我的感想是,本片敘事方式相當乾淨俐落,沒有在畫面上跑來跑去的時間軸,讓觀眾不需燒腦重組因果關係。當然,最重要而是將Gabby手機內的影片作為素材,替本片增加了不少現實感,也讓觀眾體悟到網路世界的表與裏,光與暗,沒事不要去羨慕網宏,以為他們都過著光鮮亮麗又財富自由的日子。

《美國殺人檔案》目前共有三部,除了本片外尚有《鄰家好爸爸》、《弒妻疑雲》。這三片我都看過,其中《鄰家好爸爸》更是值得推薦。它與《網紅情殺之謎》一樣讓人反思網路表象與真實世界的巨大差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