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沒想到竟然會推出西國篇,入手之後大概花了一個星期看完。
不過畢竟人物太多太雜,很多地方看過就忘記了,除了比較熟悉的毛利元就那部分之外。
這次比較關注尼子家的發展。先前就很懷疑為何尼子沒在毛利征伐長防之時趁隙攻打安藝。本書作者提到,尼子經久雖然擁有出雲十一國,但實際能掌握的只有三國,領地雖然增加但整體並不是很團結。
這讓我想起,為何毛利元就在擴張領地時,特別要求團結,或許就是體認到尼子氏的缺點之故。另外,元就與經久都意外失去長子,但元就依靠兩川體制輔佐不成氣的輝元,經久之孫晴久反而清肅了尼子家有力戰鬥部隊:新宮黨。
關於這點,或許毛利這邊比較幸運,因為輝元和兩位叔叔之間並沒有太大的衝突,又或者說輝元只要依賴他們就能安穩過日子,也就不要干涉太多。但晴久則不同,尼子家幾乎沒有可以控制晴久的力量,反而容易爆發衝突。
元就是幸運的,因為他有經久這位前輩的親身經歷讓他學到不少治國整家之術。但者也要元就本身具備一定的大戰略能力才能體悟這點。故,人生在世,多看、多聽、多學,才能從中學到更多策略。
至於其他的部分,目前想不出有什麼可以寫的。
不過我倒是有在思考,松永久秀在信長的勢力下,究竟有沒有任何發展?為何信長一到京都,所有京都的勢力瞬間瓦解,臣服於信長之下。漢末曹孟德搶先袁紹一步迎接劉協時,雖然一時受阻但確實沒有其他大勢力可以與之抗衡。
或許京都也是因為戰火蹂躪多時,而缺少有組織的團體對抗信長吧。雖然可以玩信長的野望來增加背景知識,但以這個年紀來說,實在是沒什麼時間。哈。
還有,我也終於搞懂黑田孝高為何在關原之戰爆發時的作為。之前不清楚為什麼他會進攻九州其他大名,原來他預料關原之戰不可能迅速結束,想趁東西軍無暇顧及九州之時一統之,然後再發兵進入本州,一舉打敗疲憊不堪的東西軍。但事與願違,關原之戰結束的太快,這也是他當初怎麼想都想不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