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決戰熱蘭遮

決戰熱蘭遮:歐洲與中國的第一場戰爭
十七世紀中國的明鄭大軍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福爾摩沙進行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導致台灣落入鄭氏的統治,改變了台灣的歷史。

一般人對於中西方戰爭的印象,不外乎鴉片戰爭、英法戰爭等中國慘敗的戰事。不過,其實在更早的時期,中西方的軍事科技似乎沒有如此大的差距。鄭成功與荷蘭台灣總督揆一之間的戰爭,似乎能夠證明這點。而本書《決戰熱蘭遮》,便是檢視了整場戰爭的經過,提出「西方科技在當時並非完全超越東方」的論點。

不過,作者仍然指出至少在兩個地方,荷蘭的軍事技術仍然高於明鄭:第一就是帆船在逆風下的航行速度,第二就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城堡防禦。當鄭成功進軍大員時,有艘荷蘭帆船順離逃離,並且往南航向巴達維亞求援。當初鄭成功認為大洋上的風向不利於往南航行,因此壓根沒想到會有一艘船可以在逆風的狀況下前往巴達維亞。因此後來荷蘭援軍出現在熱蘭遮城外海時,著實讓鄭成功嚇了一跳。

第二,就是熱蘭遮城本身的設計。以前明鄭的軍隊在中國本土攻城時,通常很少直接攻擊城牆,而是轟炸城垛讓守軍沒有掩護;或者從城內火力的死角進軍,或者直接攻擊城門。不過熱蘭遮城這種文藝復興時代的城堡,提供了交叉火砲,因此讓鄭成功幾次的強攻都以失敗收場。而這也是為何僅僅一千餘人的荷蘭守軍可以阻擋鄭氏數萬大軍長達九個月的理由之一。不過最後,鄭成功靠著一位叛逃的荷軍軍官所傳授的攻城方法,終於瓦解城內的士氣,促使揆一投降。

不過整體來說,東西方之間的科技落差並不大,所以決定戰爭勝負關鍵的乃是人的因素:雙方指揮官的能力。相較於荷蘭守軍,明鄭軍隊的將領素質較高。例如拔鬼仔冒然進攻明鄭軍隊的哪場陸上戰役,明鄭將領陳澤悄悄地埋伏在拔鬼仔後方,但他卻渾然不知(視線被遮蔽)。就算熱蘭遮城內已經發出命令要拔鬼仔撤退,但他卻與理會,最終死於陳澤的夾擊策略之下。

另外在圍城戰後期,揆一沒有聽一位前來投誠的中國農民意見,以船艦封鎖明鄭的海上補給,反而無謀地進行一場海上進攻,落得慘敗收場。

以上大致是本書的重點主張。除此之外,本書也提供了許多重新看待鄭成功的角度,例如他易怒好殺,對於「忠義」的概念抱有異於常人的執著。鄭成功曾派遣荷蘭牧師亨布魯克去城內勸降,並且威脅若勸降不成就要殺了他。熱蘭遮城陷落後,鄭成功又派遣另一位傳教士李科羅前去菲律賓勸降西班牙人,故技重施地,鄭成功又再次威脅李科羅一旦勸降失敗,就要殺了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