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美德》小感

無意間在讀冊看到這本書,深深地被它的標題吸引,於是立刻買了下來。

目前看了一半,大致能粗略地瞭解作者蘭德女士的哲思。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人類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目的,而人類為了生存勢必要做價值的取捨。那麼,什麼是好的價值?什麼是壞的價值呢?作者認為「理性的選擇」是最好的價值。

相對於理性的選擇,神秘主義、利他主義的選擇主要是基於犧牲自我以及非理性靈感。作者批評這兩種主義只會讓世界更加墮落。為什麼呢?用我自己的理解來說,神秘主義企圖製造一個不存在的世界,否定現實一切。如此,若真有人徹底相信神秘主義,那麼他將在現實世界中徹底失敗,因為他不願意去理解現實世界的運作方式,反而以靈感來建構自己的是界。

利他主義則老愛把「為他人設想」視為最高理念,並且指責那些為自己利益而行動的人。然而真實世界中,人有親疏遠進,怎麼可能對待陌生人如同自己的家人呢?利他主義鼓勵這種行為,鼓勵者種看似無私卻違反現實世界的舉動。這將使世界陷入一種偽善的道德桎梏之內。

最好的價值判斷應基於理性。也就是,我做這件事情讓我快樂,讓我有利可圖。書中舉了「交易者」的例子:「交易者靠勞動掙得屬於他的東西,既不給予不應付出之物,也不接受不應獲得之物。他不會把人當作主人或奴隸,只當作獨立、平等的人。」交易者清楚自身的利益,故也不願意損及他人利益,個人為個人的行為負責,如此而已。

我有時與人互動時,總是特別關注他人的反應,萬一對方給我不好的感覺,我就會耿耿於懷。例如買東西這件事情吧,我總是會觀察那些店員的態度,若是冷淡或是面無表情,總是會令我心情不悅。因為我覺得我來買東西、看東西,都是很誠心的,為什麼他們不能更友善呢?

但是瞭解「交易者」此一概念後,我才恍然大悟。我老是想從買東西這件事情得到某種靈感,某種善意的靈感。因此,買了什麼反而變的不太重要了。為了避免這種靈感上的挫折,最近幾年我頻繁地使用網路購物,因為這中間完全沒有人與人的交流,可讓我免於靈感挫折的可能性。

知道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就要致力於實踐這種「客觀主義倫理學」,讓自己脫離不切實際的非理性期待。

其實要延伸討論的話,還有很多可講。我在懷疑我定的那些目標,其實也是基於一種非理性的期待,然後讓自己窮忙瞎忙又一事無成。不過這篇就到此擱著吧,待下回分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