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自己拚了!:挪威最頂尖的心智訓練師讓你潛能發揮100%
我曾經買過《我,跟自己拚了!:挪威最頂尖的心智訓練師讓你潛能發揮100%》,卻又將其賣掉,然後再一次買了它。這本書除了提點讀者追尋夢想上的盲點之外,也教導讀者實用的工具。不似其他立志書,只會一味地要讀者要去築夢,而不探究築夢的本質與代價。
初看時,只覺陳腔濫調,不脫流俗的勵志法。深感厭煩上當之餘,送去讀冊出售。但不久,也不知道何故,於博客來再購得,同時亦買下《地獄週》。
又隔了數月,總覺得是該好好重看一次,畢竟很少再把書買回來看。
第二次讀,竟身覺認同,且佩服作者對激勵他人的深刻見解。細節我暫時不多說,最大的差別在初讀時我輕忽「目標」,已為自己已有目標,只想從書中找到立即可用的夢想實現方法。但我並沒有體會作者所說「情緒」的重要。
我以為我只想寫,但「想寫」並不能激發我的情緒。我並非熱愛文字之人,我其實更愛圖畫與照片。我把想寫這個動機當作逃避宿命的理由,也因此它並不能引發我正面的情緒。
我當然不討厭寫,但前提是「真的有東西想表達」。回顧過去的作品,雖然不甚完善,說粗糙也行,但那都是反映了當時真切的情感。例如《惡業十味》,透過它,我療癒了當年因不暗男女之事而受傷的心靈。又如《魚丸妹妹》,我抒發了渴求純真感情的慾望,同時又自憐於被屏棄於純愛之外的感受。
總之,寫作不是我的目標。目標應是藏於文字背後的那股真情。
現在我懂了。我要寫,是因為我要替台島創造或是留下什麼比較大部頭的史詩作品;是要做給那些只會唱衰台灣的某些人看。那群人長期佔據這個領域,寫出各種侮辱台灣主體性的作品,將自己想統一的想望織入其中,並且嘲笑我們:「你們這種人寫得出來嗎??省省吧我!」
這才是我想寫的主因!但過去我總不做此觀,因不想讓寫作奠基於這種情緒性的理由。《我,跟自己拼了》讓我知道,這種情緒才是最能激勵自己的。不要因為動機有些負面而忽略它,只要不是刻意傷害他人,以此砥礪自我又有何不可呢?
整體來看,伯特蘭.拉森提出的自我實現方法如下:
首先要確認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有具體步驟,同時要能夠牽引內在「情緒」。一個沒感覺人云亦云的目標並無法讓你前進。例如大家都去考研究所,你也想考研究所,這就是典型的激不起情緒的目標。(除非有天有人嘲笑你考不上,你大怒之下發憤讀書。當然這目標的時效性只能維持到你考上,或者你氣消為止。)
有了可激發情緒的目標後,便可下決定追尋。追尋的路上要不斷地「確認」,反覆思考,不要讓自己忘記或輕易地捨棄目標。意思是說,你每天都得與你的目標為伍,你得有自制力控制自我。你也得把「挫折」納入考量,才不會在面臨挫折時輕易地心生放棄。
再來,你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呃,就是那個莫札特的老梗:莫札特可不是天生就是偉大音樂家,他從小就開始學習音樂與樂器,累積了很深後的底子。當然,作者還舉了阿格西的例子,沒那麼老梗。總之,你得犧牲玩樂享樂,專注於練習。像我,想要寫,又沒才華,那就得多寫多閱讀多分析小說。所以才有這篇文章。
最後,別老是使用負面字眼。意思是說不要天天喊累,有時不是真的累,但你一這麼想,你就真的累,你的生理會被心理拖下水,然後就攤在地上不動了。這挺有道理的。因為心裡一旦想起疲累的感覺,就會牽動神經,神經就會傳達大腦「真他媽的累」,最後你也真的很累。
所以,使用積極詞彙有助於築夢過程。別喊累,喊喊激勵士氣的話!
作者也介紹了三種有用的工具:
第一是「運用想像」。你得時時刻刻在腦中練習,腦中練習固然不如實際練習,但它有助於刺激神經。例如想學習談判者,可以時常反覆想像自己正在使用談判工具與對手搏鬥,記住,細節愈多愈好,愈真實愈好,因為這才有助於刺激神經。
第二是「以身體改變思考」。心情不好時,儘管微笑,然後你會發現心情也突然好轉了。這是身體影響心裡的實際運用。固然傳統上我們認為是心理影響身體,但反過來亦能成立。或者依靠穿著來改變自己的心態,如作者穿著西裝時,就是想工作,而非嬉鬧,這有助於提昇工作效率。
最後是「心境模式」。簡單說,即是能使自己發揮最佳狀態的內心情境。例如有些運動員上場前會誇張地擺動身體、談笑風生;有些則必須嚴肅地控制情緒與行為。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可以讓自己發揮最佳實力。
做每件事時,有可能需要不同的心境模式。例如我寫作時,有音樂或是在清靜的夜晚時會有較佳的靈感,在辦公室寫則綁手綁腳。你必須去以文字、圖像來觸發心境模式,使自己達到最佳狀態。但心境模式的建構,還是得依照個人心性而定。
今天稍稍實驗了一下心境模式,效果似乎不錯。重點是這個模式不可以被「自我懷疑」,因為你就是在那個模式下,有著暫時的完美。你要相信自己在這個模式內,有能力完成任務或發揮實力。縱使結果可能不佳,也無妨,但不要去質疑自己的模式。
沒想到這本回鍋的書竟然給我如此大的啟發。尤其是「心境模式」的概念,更解釋了為何有時我的表現不錯,有時卻又顯得支絀。想要完成夢想的你,必定得讀本書!